
820
2018-05-30
编号:YYHY00667
篇名: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双相磷酸钙人工骨移植脊柱后外侧融合:组合磁场的辅助作用
作者: 卓祥龙[1] ;吕红斌[2] ;胡建中[3] ;李兵[1] ;刘咏[4] ;吴祖同[3]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 组合磁场 双相磷酸钙 腰椎后外侧融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机构: [1]柳州市工人医院脊柱外科,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545001; [2]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运动医学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08; [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脊柱外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08; [4]中南大
摘要: 背景:自体骨移植是脊柱融合的主要方法,但其来源有限,而且伴有很多并发症的发生,人工合成材料已成为最有前途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目的:观察组合磁场和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对双相磷酸钙人工骨移植兔脊柱后外侧融合的影响。 方法:制作48只兔双侧L5/6横突间融合模型,随机分成6组:G1组为组合磁场+自体髂骨;G2组为组合磁场+纳米羟基磷灰石/双相磷酸钙;G3组为组合磁场+双相磷酸钙;G4组为安慰剂+自体髂骨;G5组为安慰剂+纳米羟基磷灰石/双相磷酸钙;G6组为安慰剂+双相磷酸钙。术后1周开始组合磁场治疗,30 min/d,治疗8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分别进行触摸法、X射线、CT、组织学(脱钙和不脱钙骨)和生物力学评估脊柱融合效果。 结果与结论:①触摸法、X射线法和组织学评估G2组脊柱融合率最高,G6组最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G2组新生骨长入比显著高于G3,G5组和G6组(P〈0.05);②X射线片显示融合区校正吸光度指数G2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③CT和组织学可见新生骨小梁从自体骨长入人工骨孔隙内,与自体骨形成骨性结合;④生物力学结果显示,G2组脊柱弯曲刚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⑤析因分析结果显示,组合磁场治疗和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可显著提高脊柱融合率、融合评分、骨长入比、融合区校正吸光度指数及脊柱融合弯曲刚度(P〈0.05);⑥结果提示,组合磁场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双相磷酸钙生物支架进行兔脊柱后外侧融合能够显著提高融合率,融合效果类似于单纯的自体骨融合,可作为脊柱融合的一种新方式。
已经是会员?点这里立即登录,查看原文!
还不是会员? 点这里立即注册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