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0
2018-06-29
编号:YYHY00685
篇名:钛表面载基因纳米囊泡自组装聚电解质多层膜的体外矿化研究
作者: 滕伟[1] ;李湘霞[1] ;陈逸铭[1] ;黄洪章[2]
关键词: 钛 骨形态生成蛋白2 聚电解质膜 脂多糖胺纳米囊泡
机构: [1]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55; [2]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广州510055
摘要: 目的研究钛表面构建载基因脂多糖胺纳米囊泡.透明质酸聚电解质多层膜 (polyelectrolyte multilayer films, PEM)的体外矿化能力,为钛种植体表面聚电解质膜改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含骨形成蛋白2基因质粒(plasmid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pBMP-2)的脂多糖胺纳米囊泡( lipopolysaccharide- amine nanopolymersomes, LNP)(简称pLNP)作为阳离子聚电解质,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作为阴离子聚电解质,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钛表面构建PEM,记为Ti-pLNP-(HA-pLNP)p,其中HA和pLNP在钛表面依次组装1次为1个组装循环,n为组装循环数。采用模拟体外矿化实验,检测光滑钛组(Ti)、碱热处理组(Ti-OH)、层层自组装Ti-pLNP-(HA—pLNP)。组(最外层为pLNP,简称Ti-C4)和Ti-pLNP-(HA-pLNP)4.5组(最外层为HA,简称Ti-C4.5)表面矿化物的性质、形貌和化学成分,评价聚电解质多层膜的体外矿化能力。结果X射线衍射光谱显示Ti、Ti-OH、Ti-C4和Ti—C4.5组表面在25.82°、31.90°和32.90°位置均出现了羟基磷灰石的特征衍射峰。其中Ti—OH和Ti-C4组衍射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场发射扫描电镜可见Ti-C4和Ti-C4.5组膜表面均匀沉积一层尺寸较大的颗粒状物,部分聚集成团片状,但钛基底仍然可见;X射线能谱显示Ti-C4和Ti-C4.5组膜表面晶状物Ca、P元素含量较接近,占总量的77.24%和64.23%,明显高于Ti组表面。结论钛表面载基因纳米囊泡自组装聚电解质多层膜具有促进体外矿化的能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