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6
1970-01-01
编号:CYYJ00249
篇名:我国炭黑市场需求新预测
原文: 一、橡胶行业“十五”规划预测已被突破 1998年制定的橡胶行业“十五’规划,根据2000年至2015年国内汽车对轮胎的需求和橡胶消费量,预测国内炭黑的市场需求量将由2000年的63万吨到2005年、2010年、2015年分别增加到81万吨、97万吨和122万吨,15年的平均递增率为45%。 2002年全国汽车产量已达325万辆,提前完成了“十五”规划在2005年实现的产量指标。2002年全国轮胎产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已达16046万条,扣除摩托车轮胎后约为12100万条,已接近于规划2005年产量的水平。橡胶消费量预计306万吨,已稍超过了规划在2010年的橡胶消费量。炭黑表观消费量2002年达95.5万吨,已突破了规划2005年的预测,接近于2010年需求量的水平。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相关行业的发展态势,对炭黑的市场需求重新作出预测,并提出发展建议供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宏观控制和企业发展炭黑生产参考。 二、国外对橡胶、炭黑需求量的新预测 1.世界橡胶需求量预测 国际合成橡胶生产者协会(IISRP)2001年初对世界橡胶需求量的预测是:2001年到2005年年递增率为2.8%,从1551万吨增加到1753万吨,其中我国橡胶需求量年递增5.5%。 据美国FREEDONIA集团2002年作出的预测是:2001年到2006年全球橡胶需求量年递增率为3.8%,从1752万吨增加到2114万吨。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对今后几年世界橡胶消费量的年均递增率的预测,FREEDONIA比IISRP预测的要高,但是这两家对我国橡胶消费量的预测,年均递增率分别为5.5%和5.6%,非常接近,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 2.世界炭黑需求量 据美国FREEDONIA集团2000年预测,1999年到2004年,世界炭黑的需求量年增长率为3.0%,从1999年的704.7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816万吨。 日本炭黑协会在2002年根据CTC国际组织统计的炭黑产量和IISRP对世界橡胶需求量的预测,预计2000年到2005年世界炭黑的需求量年递增率为2.7%,从2000年的742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844万吨。 对比表4和表5又可以看出,FREEDONIA比日本炭黑协会预测的年均递增率稍高,但这两家对我国今后几年炭黑需求量年均递增率的预测分别为5.2%和5.0%,数字相近,而且也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但是从我国最近3年的实际增长情况看,年递增率还是显著超过了他们的预测。 三、我国炭黑需求量预测 1.1998-2002年我国炭黑消费量 1998-2002年我国炭黑表观消费量(产量加上进口量减去出口量,以下简称为炭黑消费量) 表中炭黑产量为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其中包括部分白炭黑企业的产量,但也有一些炭黑企业因没报产量而未能包括在内。经作者对2001年的数字进行核对,可认为这个统计数字较接近实际)。炭黑的进、出口量则来自海关统计。表中还列出了橡胶消费量和炭黑消费量与橡胶消费量的比例,以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由表6可看出,1999到2002年炭黑产量和消费量都快速增长。由于国产炭黑产品质量还不能充分满足子午胎生产、特别是外资轮胎企业子午胎生产的需求,加以周边有些国家炭黑生产能力大于需求,因此炭黑进口量也在快速增长。 2.世界炭黑消费量 从表7可以看出,我国的炭黑橡胶用量比为0.335,是世界最低的。这是因为我国的橡胶消费量虽然很大并已超过美国,但是轮胎产量却只有美国的一半,而其他炭黑用量比较少的橡胶制品,如胶鞋、胶管和胶带的产量却较多的缘故。因此,今后几年,随着轮胎产量的快速增长及其在橡胶制品中的比例增大,炭黑橡胶用量比将会逐步提高。 3.今后3年炭黑需求量的预测 2002年到2005年全国汽车将由325万辆增加到500万辆,年均递增率将为15.4%。轮胎产量将由12100万条增加到16100万条,年均递增率将为10%。两者的增长速率均与1998年到2002年的17.9%和9.0%相近,而同期的炭黑年均递增率为121.%。据此,并考虑轿车和轿车轮胎增长较快而轿车轮胎耗用炭黑较少的因素,预测2002年到2005年的炭黑需求量年均递增率为10%。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