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科技与纺织产业升级

1213

1970-01-01

编号:CYYJ00084

篇名:纳米科技与纺织产业升级

作者: 李继泉

关键词: 纳米科技 纺织产业 升级

机构: 北京中商世纪纳米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原文: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纺织产业大国,具备纺织品、服装生产、贸易等方面的积聚优势,其低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产业竞争力,原因在于我国相对低廉的人工成本和前些年高速发展带来的大规模等比较优势。但中国纺织工业只是国际纺织产业分工中巨大的“加工厂”, 而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产品由欧美国家垄断。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已成为WTO缔约国,因此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急待升级,以逐步改变国际纺织产业链格局,提升民族工业的国际产业竞争力。 目前,中国科学院纳米技术中心与北京中商世纪纳米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合作研发了二元协同纳米界面技术,并在纺织行业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将世界最前沿的纳米技术应用于纺织领域,实现产品、技术上下游企业强强联盟。国内纺织企业应与科研机构加强合作,不断促进新成果的转化,从而推动民族产品品牌升级,推动中国纺织产业升级。 第一部分 二元协同纳米界面技术在纺织产业中的应用 一、二元协同纳米界面技术 1、设计原理 “二元协同纳米界面结构”这一新概念,是以有效地利用分子以上层次的化学和利用外场(光场、电场、磁场、热场等等)诱导下的非平衡态的协同效应为前题,在材料的宏观表面建造二元协同纳米界面结构,并以寻求有技术产业化前景的新型界面材料为产业开发目的。该界面材料设计思想是:人们不一定追求合成全新的体材料,当采取某种特殊的表面加工后,在介观尺度能形成交错混杂的两种性质不同的二维表面相区;而每个相区的面积,以及两相构建的“界面”是纳米尺寸的。试验产品表明,这样具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理化性质的纳米相区,在某种条件下具有协同的相互作用,以致在宏观表面上呈现出超常规的界面物性的材料――即为二元协同纳米界面材料。“二元协同纳米界面超双亲、超双疏技术”在织物表面会形成纳米尺寸效应――形成一层稳定的、纳米级的空气层。 2、技术应用特性 经超双疏技术处理过的服装面料具有超疏水、疏油的奇异特性,在织物表面形成犹如荷叶的疏水功能(液体在织物表面动如水银),同时经处理过的面料保持原织物的任何特性与特征(透气、透湿等),不含任何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处理后的面料在工业加工成成衣的过程中,不会对制衣流程有任何改变,也不会对处理后面料呈现的疏水特性有任何损害(如:裁剪、缝制、高温整形熨烫等),因此适用于大型工业化生产。纳米界面超双亲技术应用在织物表面表现出的物理特性与上述超双疏技术完全相反,该技术可使化纤织物具有棉织物强大的吸水特性,经处理过的化纤面料(其它吸水性差的面料同样适用)具有吸汗、透气等棉制品的特征,穿着舒适感有明显改善,并在多种织物应用上起到防静电的作用。同时,依据此超双亲技术可以对纺织印染工业的少水染色及复合纤维产业作跨时代的历史变革。该项产业应用技术是世界首创,技术进入壁垒较高。 气体 液滴 固 织物防水实拍图 织物防水原理图 二、二元协同纳米界面技术在纺织产业中的应用范围 1、应用纺织产业中的三大领域 第一、基于纳米界面技术的功能性面料处理技术 A、超双疏功能性服装面料性能: l 经处理过的面料同时具有防油、防水、防尘的奇特功效; l 防水达到5级以上,防油达到6级(国家毛纺检测中心); l 处理后的服装更容易清洗; B、超双亲功能性服装面料性能: l 经处理过的化纤面料同时具有透湿、透汗、防真丝面料的奇特功效; l 防静电功能显著增加; C、其它功能性面料 l 可以实现毛纺织产品的机可洗特性; l 可以解决毛纺织产品的防皱、防缩特性; l 可以实现羊毛纤维羊绒化; 第二、基于超双亲界面技术和染色助剂的印染后整理技术 l 纳米界面技术在纺织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不仅可以改善纺织材料的性能,而且可以改进传统的纺织印染技术和流程。例如它可以改善纺织面料的亲水、亲油特性,因此在难以染色的服装面料上(化纤、毛纺、羊绒制品)实现棉纺织织物的染色性能,提高织物易染色性、色牢度、鲜艳度,提高印染质量; l 由于双亲及染色助剂的功能性改变,许多印染行业中的退浆、煮炼、漂白的作业流程将发生重大变化,实现少水染色甚至可以达到无水染色,大大降低印染成本,大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对水资源的掠夺。 l 依据纳米双亲技术及染色助剂提高电脑喷墨印染速度与质量,并降低喷印成本,建立小批量、个性化高附加价值印染服装产品的终端零售网络,促使部分都市印染企业开拓印染产品新市场。 第三、基于纳米复合物的仿真聚合纤维技术 l 新世纪纺织终端产品服装行业的竞争,早已不单纯局限于设计、劳动力、裁剪缝纫技术等专业领域,而是沿着整个流程一直回溯到织造、纺纱、纤维生产的竞争上,服装已经是兼新纤维、新面料组合,主体款式造型、总体经营策划为一体的“最终装配”加工业 l 纳米聚合物复合纤维技术应用于化纤纤维中,可以使化纤产品具有天然丝织产品的特性和特征。纳米纺织公司依靠纳米聚合物复合纤维技术逐步研发具有高强力、高模量或具有耐高温、耐燃特性等特点的高性能新材料纤维,使新材料纤维具有不会给地球环境带来危害的同时保留了纤维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柔和光泽、优良的染色性及生物可降解性,以及抗菌抗紫外线、防辐射、防腐、阻燃、变色、保温、防水透湿以及各种卫生保健功能。 l 纳米纺织公司志在与纤维制造战略联盟伙伴并肩合作,不单在产品技术上向国外纺织新材料巨头竞争,更在产业营运模式上向国际跨国公司抗衡,以此不断推动民族产业升级。 第二部分 中国纺织行业及其产业升级方向分析 一、 世界纺织产业格局 世界纺织工业中心在战后经历了两次明显的转移:第一次发生在六十年代,从美国、日本和西欧转移到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另一次从八十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进一步退出,中国、南亚、东盟和拉美等地纺织工业发展迅速,世界纺织工业重心向亚洲进行梯度转移。目前国际纤维品贸易竞争是以劳动力成本和纤维资源为主,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纺织业仍是耗费大量人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中国成为世界纺织产业巨大的加工基地。 但是世界纺织产业中意、法、德、美、日韩等国家通过纺织机械、印染后整理技术、产品品牌等系统整合手段,控制世界纺织产业中的高端产品,从而赚取纺织产业终端的高额垄断利润。以中国服装进入日本市场为例,它是一个新成长起来的进口大市场,又是一个不设限的消费市场,各个国家各种价位的服装都可在同一起点上竞争。在数量占有率上,我国服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价位竞争中,我国却落到了最末位,而欧盟服装保持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几乎是我国服装的七倍以上。 二、 中国纺织产业升级方向 二战后的50多年来,传统的纺织工业在一浪接一浪的世界技术革命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革命的演变,先后掀起了从棉——化纤——服装—---三元化(服装、装饰、产业)的三次大规模的产业升级浪潮。目前美国纺织业利用美国丰富的信息网络和强大的物流网络资源,正由服装纺织向三元纺织、信息纺织发展。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各国,依靠完美的设计体系,完成了由化纤纺织向服装纺织的演变;日、韩等国已经开始了由化纤向服装业进军,而我国仍处于棉纺织和化纤纺织的阶段,急待产业升级。世界纺织产业自工业革命以来,随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进入50年代以来,全世界的纺织产业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我们可以从产品生产技术、市场、企业组织和管理技术四个方面来描述50年代以来世界纺织产业的升级过程以及中国纺织产业升级方向: 1、纺织产品生产技术升级方向: l 棉纺织技术:机械加工技术的进步,带动棉纺织为代表的纺织技术进步,使得以天然纤维为原料,大规模生产高质量纺织品的纺织企业迅速发展,奠定了现代纺织业的基础。代表国家美国---中国。 l 化纤技术:从石油化工技术发展起来的化纤技术,造就了一批化纤企业。化纤以其独特、低廉的特点替代了部分天然纤维原料,推动了整个纺织产业的规模化生产。代表日本----台湾。 l 服装工业:随着服装机械、设计的发展,规模化服装企业大发展。代表国家意大利、法国-----中国。 l 信息纺织:随着贸易手段、运输业和市场的发展和成熟,依靠信息技术、纺织产业进入了信息时代。代表美国、香港。 l 新材料纺织:材料科学的发展带动纺织产业依靠应用新型材料,不断地升级和进步。代表-杜邦。 2、市场升级方向: • 50-60年代,供给<需求,机织产品由于耐用、美观等特点逐步替代了手工纺织产品,由于原料、设备等制约因素使得纺织品市场为卖方市场; • 60-70年代,供给=需求,化纤产品的出现,弥补了纺织原料的不足因素,以其规模、供给稳定和价格低廉使纺织品市场逐渐达到供需平衡; • 80年代,供给>需求,随着纺织品价格的下降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纺织品市场出现了买方市场的倾向,个性化要求使得服装的品牌、设计和舒适性引导着人们的消费; • 90年代,供给>>需求,传统纺织企业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小,进一步的个性化要求形成变动的买方市场,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是企业的生存关键; • 21世纪,新材料应用导致的细分市场上供给<需求,引起市场资源的重新分配,形成新的利润空间。 3、企业组织设计升级方向: • 技术的发展带动纺织产业的发展、市场扩大的同时,企业的组织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即技术推动了社会化分工和企业内部分工。纺织产业的五次大规模升级使得纺织企业的规模、组织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A、生产导向型企业 • 企业以组织生产为目的,以企业内部管理严格、分工细致、层次分明为特点。棉纺工业、化纤工业时期主要采用这种企业组织形式。 B、市场导向型的事业部、矩阵式企业 • 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扩大生产,按照市场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在生产的基础上强化了企业研发、市场和快速反应的功能。服装工业时期多采用这种企业组织形式。 C、虚拟企业 • 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发现、引导市场需求为目标,把握企业核心能力,如研发、销售等,剥离传统生产性资产,以柔性化的形式组织生产(NIKE公司)。信息纺织、新材料纺织以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为特点 4、管理技术升级方向: l 战略管理、企业营运流程再造、生产组织设计、人力资源开发、财务管理控制、企业文化建设等; l 计算机控制技术:纺织企业的生产过程由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来控制,包括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等。 l ERP信息管理技术 l CRM客户管理系统 l 供应链管理(SCM) l 资本运营技术:建立基于企业战略的资本供应通道,通过横向兼并或纵向兼并,实现资本扩张或市场覆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 世界纺织品贸易竞争格局的演化促使中国纺织企业技术、品牌升级 1、中国服装企业的技术、品牌升级 l 如前服装附加值特性所述,服装是纤维产业的最终制品,也是直接进入市场消费的产品,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工业与商业相连交接的承上启下的特殊位置。意大利、法国等欧洲高附加值服装的形成决不仅仅局限于服装产品或商品生产、销售,而是既有着上游产业的积累,更有下游商业流通领域的增值。 l 对发达国家而言,品牌是他们在技术优势之外找到的对付发展中国家资源、劳动力优势的另一个有效武器。一方面利用其大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据着效益高利润大的中高档市场;另一方面在对外的经济输出中已经由第一步的大量产品的输出到第二步的资金、设备、技术的输出,于九十年代发展到第三步也是最厉害的一步:品牌输出。(品牌营销、品牌整合) l 目前,以纳米纺织公司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正致力为中国服装企业联盟伙伴的产品品牌提供高科技含量,增加其品牌高附加价值的产品,逐步推动并实现中国服装品牌升级。 2、高附加值产品及环保要求促使中国印染后整理企业技术、工艺流程升级 3、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促使中国纤维制造企业产品、市场全面升级 第三部分 基于纳米科技的产业升级合作 纳米技术正解开她神秘的面纱一步步走进我们,以她的神奇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的纺织行业应如何与新技术相结合纺织企业是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将新技术应用于纺织制造行业的各环节,为最终消费者提供产品新功能,在整个价值链上为其它纺织企业产品增加附加价值,实现在基于供应链管理上的节点企业,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服务流为纺织企业实现整个共存性供应链的不断共同增值是将来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构建基于纳米纺织新材料的有序市场,严防过度竞争和低水平竞争。 关于技术合作不妨采取以下思路为: 一、 新技术拥有者在初期为生产方终端产品提供高附加价值的加工服务业务,双方可以通过加工服务取得更深一步的相互了解; 二、 在纺织各产业链中选择一家或多家建立联盟伙伴关系,形成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客户服务体系; 三、 根据生产情况在企业生产基地建立纳米面料加工中心。 四、 通过一系列客户联盟规则建立纳米纺织市场有序营运体系,形成基于纳米纺织的供应链管理,实现整个链条合作企业共存性供应链的不断共同增值,从而促进纺织产业升级,提升民族纺织产业品牌在国际产业中的地位。 结束语 针对传统纺织产业而言:只有夕阳的技术,没有夕阳的产业!中国传统的纺织业通过自身技术的更新和外来技术的渗透,走过了一条机械纺织的产业升级之路,展望新世纪,在信息纺织、新材料纺织时代,中国民族纺织产业应以新材料以及信息技术在世界纺织产业格局中重构国际纺织产业分工链条,促进纺织产业的不断升级!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章评论(0)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登录中国粉体网
关闭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还没有账号?
个人注册企业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