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优势为何丧尽

1329

1970-01-01

来源:中国矿业报

编号:CYYJ00092

篇名:石墨:优势为何丧尽

作者: 于德福

关键词: 石墨

原文: 我国又一具有世界性优势的资源—石墨,目前已陷入全行业性危机: 除少部分企业依靠自身品牌、技术、质量等具有综合优势的企业尚能维 持基本的生产经营外,大多数石墨企业长期欠发职工工资、医疗费、劳 动统筹等费用,企业生产经营更是难以为继。   石墨行业的问题,并不只是一个孤立独特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 它是我国矿产资源尤其是优势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所有问题的集中反 映。因而,石墨行业现状的分析、解剖结果,对我国其它矿种的开发是 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的。   具有绝对的世界优势   据有关资料介绍,世界石墨资源分布较广,但具有一定工业开采价 值的石墨分布却是相对集中。   统计资料显示,晶质及晶质鳞片石墨的主要蕴藏国有前苏联、马达 加斯加、斯里兰卡、巴西、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其 储量总和大约有3.2亿吨。我国是目前世界探明储量最多的国家,已探 明晶质鳞片石墨的保有储量约1.7亿吨,综合分析远景储量可达3亿-4 亿吨。   同时,我国还是世界最大的石墨生产国。目前,我国有石墨生产厂 300多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产量达140万吨,其中晶质石墨35万吨、 隐晶质石墨105万吨,年产值12.5亿元,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左右。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石墨更以质优见长。由于我国石墨的采选工艺、 技术和装备均属世界级水平,故所生产的石墨原材料品种齐全,质量好, 极具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上,我国石墨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但 这种市场是靠低价来实现的。   优势丧尽怪谁   据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石墨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孙文龙介绍,我国 石墨丧尽优势,陷入全行业性的危机,原因主要在我们自己。具体表现 有:   一是宏观管理失控,供需严重失衡。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矿业 开发热潮中,石墨的开发亦被资源所在地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 在没有行业发展规划指导的情况下,全国各地众多的矿点仓促上马,小 规模、低水平矿山被大量催生,石墨产量也在短时间内急剧膨胀。据统 计,我国石墨的年生产能力近200万吨,实际年生产量近140万吨,而市 场需求仅为70万吨,行业平均库存率达21%。为了挤占有限的市场,各 生产单位不得不采取低价竞销的策略,有的甚至不惜“以好充次、以优 充劣”进行低价抛售。生产能力闲置、低价竞销、库存居高不下就像三 个恶性肿瘤,使原本繁荣的石墨业迅速陷入沉疴之中。   二是产品单一,附加值低。同我国其它矿种的开发状况一样,石墨 开发仍以生产原矿及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为主,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 更多是中低档的原料级产品,平均价格只有152.84美元/吨。与原料生 产大国不协调的是,我国是地道的石墨制品进口国,而且进口的是以我 国石墨为原料的制品,但价格却往往是我国石墨出口价格的几倍甚至几 十倍。如日本产品进口的平均价为1000美元/吨,进口产品中氟化石墨 的平均价为30万美元/吨。   三是出口渠道混乱,大量利润外流。由于国家出口权管制的放松, 外贸公司、大企业甚至有些中小企业也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形成了多 头出口的混乱局面。特别是入世后,为实现与国际规则接轨,国家把石 墨产品也列为取消出口配额的品种,石墨市场更加混乱。为抢占国际市 场,大家纷纷走上压价出口的道路。我国石墨在国际贸易中,虽然在量 上得到了龙头老大的地位,但价格却仅是国际价格的60%。以具有代表 性的-199产品为例,在1989年时,每吨的出口价还高达1000美元,但 到1992年就降到了760美元,2000年竟跌到400美元,现在更以不到400 美元的价格出口。   解决问题并非没有办法   近10年里,尽管我国的石墨工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但由于资 源优势的存在,我国石墨在国际市场上仍占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 只要我们自己能认真解决自己的问题,我国石墨业的重新振兴、崛起是 完全可以做到的。   令人欣喜的是,石墨业的现状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及行业组织的重 视。国家经贸委于今年7月完成了《中国石墨产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石墨专业委员会也于10月召开了行业会议,提出 了今后的发展思路、发展措施和建议。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一、加强宏观管理力度,控制产品总量。这主要包括强化矿山管理, 认真执行矿山开采许可证制度,对现有小石墨矿进行整顿,凡达不到资 源利用和环保标准的企业一律予以关停;将石墨列入重要矿产目录,实 行保护性开采,严格控制晶质石墨矿的开发,并将其采矿许可证的发放 收归国家有关部门。   二、调整产品结构,走深加工之路。主要是鼓励支持大型石墨生产 企业的重组联合,集中资源、人才、资金、管理优势,大力发展深加工 产品。在重组过程中,国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使其具备较强 的控制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理顺出口渠道。包括对拥有出口经营权的单位进行清理,通过 提高申领条件与标准,控制出口企业数量;在出口产品上,要限制低档 原料产品的出口;在出口价格上,要执行全行业统一的最低价政策。   石墨现状的反思   优势资源不能发挥优势以控制市场、赚取更多的利润,反而陷入困 境的,其实并非石墨所独有。此前,钨业已发出了“救救中国钨业”的 呼声;滑石在国际市场的低价位也引起了国际友人的不平之鸣,都说明 我国的矿业开发存在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得不 到解决,我国的矿业开发是不可能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的,更不可能实 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宏观管理如何加强的问题。这一问题最少应包括总量规模、 产业布局及产业发展方向等。但是,在我国矿业开发过程中,对此似乎 考虑得极少,往往是在哪发现了资源,就会在哪建设矿山,至于矿山建 成后对市场及行业的影响考虑不多。国家政府机构改革后,目前行业组 织还没有在各自的行业中建立起威信,号召力十分弱。因而,习惯于听 行政命令的业内人士,在自身利益与行业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更多地 选择各自为政的行为。因此,如何加强宏观管理、如何实现宏观管理方 式的顺利转变,实在是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第二、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问题。谈及我国矿业秩序及矿业开发, 几乎免不了要说到乱挖滥采的问题,而在分析原因时,又几乎无一例外 的都认为地方保护主义是最关键的原因。以前,人们在坐而论道时,只 注重强调要求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地方利益服从中央利益,而忽略 了地方在矿业开发中应该有自己的利益这一现实,况且地方政府还要承 担因矿业开发而带来的环境压力等。因此,国家应尽快出台矿业开发中 中央与地方利益如何分配的政策,使地方政府能切实感受到在服从整体 利益的过程中,自己可以获取比小打小闹更多的收益,从而提高帮助中 央治理整顿矿业秩序的积极性。否则,小规模、低水平的矿山建设,以 采富弃贫、采主弃副、破坏环境为特征的乱挖滥采现象,是不可能彻底 根治的。   第三、矿业开发政策的问题。到目前止,我国矿业开发所能依据的 主要有《矿产资源法》及其三个配套法规。而据有关专家评论,《矿产 资源法》从其内容看,其实叫矿产资源管理法更为恰当,因为它对矿业 开发的规定太少、太原则。有关矿业开发所必需的政策、法规更是很少 有人关注,这对我国矿业的健康发展是极其有害的。   第四、矿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的问题。我国矿山企业效益差,除 受国家矿业政策影响外,单一生产原矿的模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 在目前政策条件下,矿山企业即使认识到这一问题,受自身财力、技术 限制,要进行矿产品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也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国 家应在减轻矿山企业负担的同时,出台更为具体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政 策,培植资源上下游产品一体化生产的企业。只有这样,我国才有可能 诞生世界级的矿业公司,矿业的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出处: 中国矿业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章评论(0)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