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陶瓷工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及加入WTO后的应对策略

1204

1970-01-01

编号:CYYJ00019

篇名:浅谈我国陶瓷工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及加入WTO后的应对策略

作者: 颜汉军

关键词: 陶瓷工业;现状;问题;WTO;应对策略

机构: 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 随着二十一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成功加入了WTO,陶瓷这一传统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本文就我国陶瓷工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及加入WTO的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见解和观点。旨在为振兴陶瓷工业,弘扬陶瓷文化而献策,以求赋予其新的内涵。为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为重振陶瓷王国的雄风作出有益的探索。

原文: 1前言 陶瓷是泥土与火的艺术,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China”(中国),便是“唐瓷,瓷器”之意,有“陶瓷王国”之美誉。陶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是中国最古老,最传统的行业,它与中国文明同进步,共发展。陶瓷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写下过辉煌的篇章。 然而,20世纪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陶瓷这一传统工业与其它新兴工业比,发展相对较慢。一方面是由于制造陶瓷的原料多为天然矿物,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原料组成、结构和性能千差万别,对其认识主要是经验性的,缺乏通用性和科学认识。另一方面,陶瓷成型和烧成的技艺性很强,难以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总之,传统陶瓷工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其组成———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还有传统技艺上的垄断与保守。同时,高能耗、劳动密集和低附加值是制约陶瓷工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纵观国内陶瓷行业,几乎都面临着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因此,加强对陶瓷新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技术的研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开发新的产品,培育新的市场,节能降耗、生产自动化和经营集约化是使传统陶瓷产业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而切实抓住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历史机遇,顺应潮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就一定可以使陶瓷这一传统的行业焕发生机,重振雄风。 2国内陶瓷行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2.1中国是世界上的陶瓷大国 我国日用陶瓷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国内现有日用陶瓷产业1000多家,今年产量可望突破99亿件,其中出口量可达39.6亿件,出口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超常发展,产量突飞猛进,世界第一。国内现有建筑卫生陶瓷生产企业3400家,建筑陶瓷实际生产能力高达20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40%;卫生陶瓷实际生产能力超过6000万件,占世界总产量的25%。工艺陶瓷、园林陶瓷、电瓷、工业理化陶瓷、耐热陶瓷等行业突飞猛进,发展迅速。新兴的环保陶瓷崭露头角,风靡海外。我国既是一个陶瓷生产大国,又是一个陶瓷消费大国,庞大的产品系列,主要是自我消费。其中日用陶瓷、工艺陶瓷仍然是我国大宗出口商品之一。 2.2陶瓷行业的基本概况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经过年的改革开放、改组改造,陶瓷工业发展很快。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引进了先进设备和技术及科学先进的管理经验。他们创优质夺高产,经济效益好,为我国陶瓷企业的“两个转变”与“三改”提供了经验,为加快传统陶瓷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些陶瓷重要产区,主要分布在佛山、唐山、淄博、景德镇、醴陵、德化、邯郸、宜兴、潮州、湛江、海城、大埔、北流等地,形成了三山(唐山、佛山、博山)崛起,川陶争雄的局面。一批优秀的现代企业,如佛陶、邯郸陶瓷集团等,华光、华美、景德镇、国光、唐山、长城、临沂、高淳等陶瓷有限股份公司,以及合资企业如石湾东亚瓷厂、唐山高档陶瓷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淄博赛德克陶瓷颜料有限公司、中釉集团大鸿制釉有限公司等如雨后春笋丛生在大江南北。同时,一大批中小型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风起云涌,舞风弄潮。 但是,这种发展,无论从速度上还是内容上都是不够的、有限的。主要体现在全国有陶瓷企业千家,员工百万人。年产日用陶瓷近99亿件。企业当前的形势是:1/3的企业经济效益好;1/3的企业经济效益欠佳;1/3的企业出现亏损;还有极少数的企业,全年开工不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陶瓷国企改革,形式依然严峻。 全行业同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是:劳动生产率低,产品人均拥有量少,出口数量不少,但换汇率低。产品档次低,其中A级(高档)产品少,市场应变能力差,主要是B、C级(中、低档),花色品种单调、陈旧,更新慢,不适应国际市场需要。日、英、德、意等主要是A级(高档)产品,花色品种丰富,变换快。生产工艺上,我国传统为主,多数单机效率低,日、英、德、意工艺先进,不断推出新工艺,高效、高质,自动化程度高。技术装备水平上,我国日用陶瓷大多数为70年代水平,而且习惯用传统技术装备传统产品,技改能力低。发达国家为90年代水平,装备精良,新技术开发应有快。在能耗上,我国为8000-20000大卡/公斤制品,日、英、德、意为3000-8000大卡/公斤制品。 特别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上,普遍存在管理粗放,素质低下,缺乏现代管理意识和管理模式。产品与国际市场要求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这里面除技术上的因素外,相当一部分应归结到我们的企业管理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总之,陶瓷行业开始迈进了品牌竞争,实力取胜的新阶段。 2.3当前陶瓷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自古就是陶瓷王国,有过辉煌的历史。历史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替今天。当世界已进入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我们却仍然停留在继承传统陶瓷技术。而从我国学到陶瓷技术的日本和西方国家,由于市场竞争,依托当今计算机等众多高新技术,不断加速陶瓷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进程,加快科技研发进程,反而遥遥领先。同时,由于传统陶瓷技术的禁锢及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不少企业设备和技术落后,员工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较低。一旦进入市场经济,就经受不住激烈的市场竞争而陷入低谷。加之陶瓷工业又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高能耗及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不高,绝大部分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处于艰难维持与后继乏力的尴尬境地。 从生产技术角度上看,能耗过高制约了产品成本的下降,使陶瓷企业成为微利行业。目前应加紧研发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主要从研究球磨新工艺,提高球磨效率;发展等静压成型新技术;推广低温快速烧成新工艺等方面入手,加快技术发展步伐。又由于陶瓷工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亟待解决生产自动化这一系统工程的问题。其意义不仅在于提高生产效率,更是产品质量和合格率的保障。 许多企业产品单一,花色品种陈旧落后,市场竞争力差。都有上新产品的迫切愿望,但自身产品开发力量不强,却又找不到合适的新产品、新项目。同时,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些初级研究成果则束之高阁。究其原因,主要是研究与应用脱节,实验室成果走向产业前缺乏中试环节。只有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作到你所研为我所用,有的放矢才能推动陶瓷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目前,行业内许多企业缺乏前瞻性的眼光和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在新产品开发与新市场培育上更是缺乏远见。新产品的市场周期由培育期、成长期、兴盛期和衰退期组成。缩短培育期,延长兴盛期,是一个产品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要研制一个新产品并打开一批新市场,需要我们的企业管理人员和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首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潜在的市场。这种市场往往不是等待你去开发的荒地,而是那些目前采用其它材料,但存在许多问题的应用领域。如机械、冶金、化工、矿山、电力、能源等部门需要耐高温、耐磨损、抗腐蚀的部件或部位,完全有可能用新型陶瓷来取代目前采用的金属或其它非金属材料,关键是如何研制出性能优异、质量稳定、价格适中的陶瓷新产品。如传统的水龙头靠橡胶密封,使用寿命短和漏水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改用陶瓷件密封后,虽然成本有所提高,但使用寿命延长几十倍,又消除了需要经营维修的烦恼,综合效益显著。因此,陶瓷阀片在水龙头中的应用不仅开拓了一方市场,也推动了水龙头的革命。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陶瓷工业面临的新挑战。进入了不进则退,适者生存的市场竞争时代。 3中国加入WTO后,陶瓷工业的应对策略 3.1WTO加入后陶瓷行业的总体变化及发展趋势 加入WTO后我们面临以下三个总体变化:经济全球化、贸易壁垒取消、机遇与挑战并存。笔者认为中国加入WTO后,我们陶瓷行业机遇将大于挑战,是我们进一步发展陶瓷业的有利时机。 经济全球化。中国陶瓷行业将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融入世界陶瓷一体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通过引进外资、合资嫁接等方式引进国外的关键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由国外提供经营管理和技术的软件服务;和名牌厂家合作生产世界名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争取稳定的客户;了解国际市场信息,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式。 贸易壁垒取消。我们放开一个12亿人口的国内陶瓷,换回一个40亿人口的国际陶瓷大市场。我们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资金(外资)、先进设备和技术及科学、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推动我国传统陶瓷工业的发展。从长远和总体上看,对振兴中国陶瓷,由陶瓷大国转化为陶瓷强国有利,这一点是肯定的。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正视当前陶瓷行业的形势,部分陶瓷企业因为各种原因,他们还尚未走出低谷,更不具备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一旦当国家对陶瓷产品贸易壁垒取消时,他们在品种、质量、成本、价格等方面,将会受到更大的冲击和挑战。这种阵痛是不可避免的,是短暂的。 加入WTO后,中国陶瓷行业的发展趋势。首先,在国内市场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扩大内需,消费能力的增加,为陶瓷产品的销售带来广阔的前景。我国地域大,消费层次有差别,高、中、低档制品目前仍不可少,趋势是对高中档需求越来越大,我们要抓住机遇,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高中档商品,限产低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随着世界陶瓷发展的新格局、新变化、越来越用利于我国陶瓷工业的发展。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属于劳动密集型、能源耗费型的行业。发达国家的产量不会有大的提高,他们正在转向高科技的工程陶瓷,而相应的国际市场的需求却在增加。同时,随着WTO国际环境的改善,陶瓷的国际贸易一直在不断的增长。这对我们这个陶瓷出口大国无疑是一个发展的机遇。 据报道,去年我国出口建筑陶瓷2200万平方米,占产量1.18%的;出口卫生陶瓷172万件,占产量3.19%的,出口创汇不足亿美元,只占世界出口的2%。这说明:同国际市场容量差距很大,也就是说,我们市场潜力很大。只要我们的产品,花色品种,能按国际市场要求设计、生产、检验,产品上高档,质量上水平,可以预期在不太远的将来,不但今天日用陶瓷、工艺陶瓷成为国家贸易中的大宗出口产品;可能明天,中国的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将成为世界的出口大国。 3.2近期应采取的基本策略 开展各项科研和技改工作,抓好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仍应以节能和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及提高产品装饰水平为中心,开展一系列的科技攻关活动。努力推进计算机及其它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这将极大地促进机电自动控制和生产自动化进程,需要产学研多学科多行业的密切配合。同时又是一项投资规模大,示范性强的系统工程项目。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改善产品工艺设计或增加产品的情调趣味性,加大产品的加工深度和利用技术渗透及材料变换。还可以利用名人效应来增加产品纪念意义及珍藏价值。 积极培养人才,合理用好人才。人才同资金、设备和技术比较来说,人才问题具有决定的意义。企业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用人如用器”,扬长避短用好人才。要重视引进人才,也要重视在本企业发掘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市场经济的高素质的经营管理的技术人才。特别是经理、厂长人才更是当务之急。 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和引导员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借鉴国外科学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引进适合我们的系统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体制上与国际惯例接轨,以科学合理的先进管理制度规范我们的生产经营活动。 开展交流与合作。科学的发展与消化吸收引进设备和技术,均需交流与合作。交流与合作,可以出成果,增效益;也可以开阔视野,及时掌握行业最新科技成果及发展动态。要注意保护知识产权与专利技术,这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加入WTO后,为我们创造了更大的陶瓷市场,我们要以产品的高档次、高质量、高技术含量和全方位服务,赢得客户,树立起良好的工业品牌形象。提高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结语 中国已经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为其中的一员。在新世纪伊始,广大陶瓷工作者肩负着历史使命,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任何形式的无所作为都将葬送我们的事业。世界瞩目中国的陶瓷发展,人们期望从陶瓷大国转化为陶瓷强国。要把握机遇,勇于挑战。我们将扬帆启航,融汇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海洋中。 振兴我们的陶瓷工业和推崇我们的陶瓷文化,就是弘扬我们祖国的优秀传统和重视我们民族的高贵气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章评论(0)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