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
以石墨烯柔性衬底(GPET)为基底,硼酸、六次甲基四胺和六水硝酸锌为掺杂剂,采用低温(95℃)水热法合成硼掺杂石墨烯/氧化锌薄膜复合材料(B-ZnO/GPET)。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光谱(PL),伏安特征曲线(I-V)等进行表征,分析B-ZnO/GPET的生长机理,通过改变硼酸的掺杂浓度,研究B-ZnO/GPET的形貌差异。实验结果显示,水热法能够成功的将B元素掺入B-ZnO/GPET的晶格中。硼酸的掺杂浓度决定了B-ZnO/GPET的结晶质量。随着硼酸浓度的增加,ZnO的结晶质量明显改善,并呈现ZnO纳米球状,比表面积增加到了26.4 m~2/g高于纯ZnO的10.32 m~2/g,晶粒尺寸也相应增大。B-ZnO/GPET显著提高了良好循环下的光电性能,在光电器件领域拥有良好的前景。 ...
文献
文献
文献
文献
文献
以石墨烯为吸附剂,制作了石墨烯-管尖固相萃取装置,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贝类中10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方法。实验对提取剂、石墨烯的用量、淋洗剂的种类和用量、洗脱剂的种类和用量等实验参数进行了详细优化。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10种脂溶性贝类毒素在各自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在0.1~1.1μg/kg和0.3~3.2μg/kg之间;对阴性牡蛎样品进行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10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回收率在72.0%~10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高效,适用于贝类水产品中脂溶性贝类毒素的检测分析。 ...
文献
文献
文献
文献
半导体光生电荷分离是光催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其效率极大地影响了最终光催化性能.将TiO2纳米片与石墨烯复合,能够促进TiO2中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从而提高其光催化活性.为了研究光生电荷的分离对TiO2/石墨烯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控TiO2纳米片的尺寸来调节TiO2/石墨烯复合材料中光生电荷分离的能力,然后研究其对TiO2/石墨烯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厚度的TiO2纳米片,将其与石墨烯复合,并通过光沉积负载Pt纳米颗粒作为助催化剂,用于光催化产氢.实验结果显示,随着TiO2纳米片厚度减小,其与石墨烯形成的复合结构的光催化性能显著提高.这主要是由于TiO2纳米片厚度减小时,光生电子沿厚度方向穿过TiO2纳米片迁移到石墨烯的距离缩短,从而减少了光生电子在迁移过程中与空穴的复合;同时TiO2纳米片厚度减小使其比表面积增大,使得TiO2/石墨烯界面面积增大,从而使石墨烯更好地分离出TiO2中的光生电子,有更多的光生电子到达石墨烯参与催化反应,提高TiO2/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此研究表明通过控制TiO2纳米片的尺寸来调控TiO2/石墨烯复合材料中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是显著提高其光催化性能的有效途径. ...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