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纳米药物的制备与性能

820

2013-09-03

编号:YYHY00113

篇名:聚碳酸酯纳米药物的制备与性能

作者: 鄢国平; 邵春桃; 韩林; 邹头君; 刘凡; 龚晓芸; 常秀鹏;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纳米药物; 药物控制释放;

机构: 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 采用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链接或包埋抗癌药物制备高分子纳米或微米药物,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抗癌功效而且能减小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以9-苯基-2,4,8,10-四氧螺[5,5]十一烷-3-酮与2,2-二甲基二亚甲基合成的羟基化的碳酸酯共聚物P(PTC-co-DTC)为载体,将肿瘤靶向基团叶酸通过化学反应键连在聚碳酸酯的侧链,从而制备肿瘤靶向性高分子载体,并进行了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可见光谱等结构表征.再将靶向高分子载体与5-氟尿嘧啶复合,采用高压电场喷雾法与透析法分别制得两种肿瘤靶向聚碳酸酯纳米抗癌药物,并初步研究了纳米抗癌药物的体外药物控制释放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酯纳米药物具有较好的药物释放性能,且高压电场喷雾法制备的纳米药物比透析法制备的纳米药物释放药物速率快.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章评论(0)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