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8
1970-01-01
编号:SLHY00026
篇名:北京塑料业的现状和发展
原文: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北京市塑料加工业,近10年的发展步履艰难,明显落后于全国的发展步伐。当前北京市塑料工业的发展应有进有退,加快原材料优势与塑料加工业结合的步伐,并鼓励民企发展,这对于北京市塑料加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北京市的塑料制品加工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近年的发展,“两头大中间小”。“两头大”,即燕化作为北京市最大、最重要的塑料原材料基地,年产量超过100万吨;北京又是一个巨大的塑料制品消费市场,每年无论是日常消费、工农业应用牞还是建设工程都需要大量的塑料制品。‘中间小‘是指北京市塑料加工业的衰落。其主要原因是过去主要的塑料制品加工企业都是国有和大集体性质,体制束缚和包袱沉重,使企业竞争力普遍薄弱。另外,本地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或为劳动密集型企业配套的企业(如人造革企业就为制鞋和制箱包业配套)。由于不容许大量使用外来民工,本地劳动力费用太高,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走向衰落,也导致塑料制品加工业的不景气,大部分原料只能在外地加工成产品再返销北京市场。 按照北京市的发展思路,结合首都经济政治中心的定位,北京塑料加工业的发展必须做到有进有退。其中,劳动密集型的塑料制品和为劳动密集型企业配套的塑料制品要逐步退出市区,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进驻郊区。重点发展适合首都需要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如为信息产业、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配套的塑料制品和各种工程塑料的精密注塑件。 另外,发展适合就地供应的产品也很关键,包括塑料管材管件、保温隔热材料(泡沫塑料)等。此外,还有部分包装用塑料制品如中空制品等也适合就地供应。北京在这方面比较强的只有北泡集团的建筑用保温隔热材料。在塑料管材和型材方面,目前除北新建塑外,虽有多家生产,但还没有形成优势品牌。 本地的原材料优势不能与塑料加工业很好地结合,是北京塑料加工业的一大瓶颈。燕化是重要的塑料原材料基地,但对于燕化来说,由于没有石油资源再扩大规模已经不大可能。今年6月,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一行专程到燕化,听取了公司建设‘北京石油化工新材料工业园区‘的设想,对燕化的发展极为关注。因此,燕化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该工业园内与本市的塑料加工企业紧密合作。国际上已有一些石化企业投资于塑料制品业的先例,如欧洲著名的塑料管材管件企业派来福的资本50%来自原材料集团苏威,台湾的塑料制品企业“南亚”就属于“台塑”。因此,除燕化之外,有些化工企业也可以利用搬迁转产塑料制品。 塑料制品业竞争十分激烈,投资相对较低。实践证明,体制灵活的民营企业最适合此领域。因此,北京塑料制品业在考虑现有国企改造和改制的同时,将更注重鼓励和扶植民营企业的发展,包括吸引外地民营企业进京办厂。 据了解,北京市塑料工业协会已向市经委打报告要求由政府出面成立塑料工业园区,目前北京市有关部门已有回应,初步确定在房山区建立一个工业区,用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和国外的企业入驻。最近很多外地企业到京投资建厂,塑料管材管件领域已经进京的外地企业就“福建‘亚通”、上海“哈威”、广东“龙发”等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集团,他们不仅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设备,还能吸纳富余劳动力,不失为令北京塑料制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捷径。另外还有一些国际著名塑料管道企业正在国内调查建立生产企业的可行性。 据分析,目前,北京塑料制品加工业发展的停滞和下降趋势已经到了谷底,今后将开始呈现回升态势。预测2010年,北京塑料制品总用量将达30万吨(其中塑料制品业15万吨),塑料制品业销售收入将达100亿元。因此,预计北京建筑用塑料将先发展起来,为高新技术配套的塑料制品也将紧随其后。如果措施得当,北京塑料制品业将在10年内有长足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