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5
2015-09-08
编号:XJHY00204
篇名:配方因素对氟橡胶高温撕裂性能的影响
作者: 郭建华; 刘云鹏; 李函坚; 曾幸荣; 罗权焜;
关键词: 氟橡胶; 撕裂强度; 配方; 交联密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 研究了硫化剂品种、双酚AF用量、促进剂BPP用量、补强剂品种及炭黑N990用量对不同测试温度下氟橡胶撕裂强度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氟橡胶硫化胶的交联密度,研究了氟橡胶的高温撕裂强度与其交联密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测试温度的增加(25℃增加到200℃),不同配方的氟橡胶的撕裂强度均明显降低。在100~200℃温度范围内,双酚AF/BPP硫化的氟橡胶的撕裂强度高于过氧化物或胺类硫化氟橡胶的撕裂强度。随着双酚AF用量的增大,氟橡胶的常温撕裂强度明显降低,而高温撕裂强度略有下降。促进剂BPP用量增大,氟橡胶的常温和高温撕裂强度均变化不大。几种补强剂中,沉淀法白炭黑补强氟橡胶在200℃时的撕裂强度仅为25℃时撕裂强度的0.6%。测试温度从25℃升至200℃,炭黑N990补强氟橡胶的撕裂强度降低幅度较小,随着N990用量的增大,氟橡胶的常温撕裂强度增幅明显,而高温撕裂强度略有提高。测试温度升高,氟橡胶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减小,同时撕裂强度也降低,双酚硫化时,在相同测试温度下,氟橡胶的交联密度越小,撕裂强度越大。
已经是会员?点这里立即登录,查看原文!
还不是会员? 点这里立即注册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