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核壳橡胶的合成及其对EP的增韧改性

1392

2017-10-13

编号:XJHY00366

篇名:纳米核壳橡胶的合成及其对EP的增韧改性

作者: 王鑫[1] ;王德志[1,2] ;刘立柱[1] ;曲春艳[2] ;杨海冬[2]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纳米核壳橡胶 增韧改性 模量 耐热性

机构: [1]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150040; [2]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哈尔滨150040

摘要: 以丁苯橡胶(SBR) 为核,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合成了3 种不同核壳比的纳米核壳橡胶(CSP) 粒子,并研究了核壳比对粒子尺寸形态及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CSP 的接枝率随核壳比降低而增大,而粒子尺寸几乎没有变化,即制备的纳米CSP 粒子尺寸依赖于所选取的SBR 胶乳粒子尺寸.从而确定了核壳比为70/30 的CSP–1 为环氧树脂(EP) 的增韧剂.根据EP/CSP–1 共混体系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确定采用三辊研磨式分散方法制备该共混体系.以EP/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 共混体系为对比,探讨了不同含量的CSP–1 对EP 黏度、韧性、模量及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SP–1 的质量分数低于10% 时,体系黏度增加范围小于10 Pa · s,对于体系的加工和固化性能无明显影响.当增韧剂质量分数为5% 时,EP/CSP–1 体系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和临界应变能释放率分别比EP/CTBN 体系提高了20.45% 和42.95%,而弯曲弹性模量下降率仅为EP/CTBN 体系下降率的-半,与CTBN 的加入导致EP 玻璃化转变温度(Tg) 下降的现象相比,加入CSP–1 的EP Tg 几乎不变.以上表明CSP–1 作为EP 的增韧剂在韧性、模量和耐热性上比CTBN 更有优势.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章评论(0)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