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2
2017-11-07
编号:YYHY00439
篇名:基于NaGdF_4:Yb,Er纳米颗粒的磁共振/上转换发光双模态探针的构建及胰腺癌体内成像研究
作者: 曹凯[1] ;戎庭军[2] ;魏慧敏[2] ;迟崇巍[3] ;叶津佐[3] ;陆建平[1]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 磁共振成像 胰腺导管腺癌 分子影像
机构: [1]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上海200433; [2]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实验中心,上海200433; [3]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北京100190
摘要: 目的制备以顺磁性稀土纳米颗粒为基质的高发光强度上转换纳米颗粒,并对其表面生物相容性及功能化修饰,分析肿瘤靶向纳米探针在胰腺癌诊断的成像应用,为下一步术中导航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温法合成NaGdF_4:Yb,Er纳米颗粒,表面构建核壳结构,外修饰聚乙二烯(PEG)以增强发光强度及生物相容性,耦联靶向基团实现胰腺癌特异性组织识别。通过胰腺癌原位动物模型开展磁共振/上转换发光双模态成像及病理学评估。结果标准化Er-(3+)粒子浓度以后,包壳后纳米颗粒的整体发光强度是包壳前的70倍,平均粒径为(18.6±0.9)nm。耦联靶向基团后水合尺寸明显增大,但未出现其他峰位。靶向探针在体外实验中较对照组有明显T1信号增强作用。MRI成像结果,探针于肿瘤T1增强的峰值时间出现在注射后4 h,肿瘤区域T1信号下降达79%。上转换成像结果,上转换发光峰值时间也出现在第4小时,之后随时间持续下降。探针组织分布大部分集中在正常肺脏,但摄取量很低,不及注射总量的10%,表现出很好的安全性。结论基于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探针,在体内能够实现胰腺癌的检测,展现出了在早期胰腺癌诊断及术中导航的临床转化价值。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