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化性纳米微粒致大鼠肾结石模型的构建

2138

2017-12-11

编号:YYHY00481

篇名:钙化性纳米微粒致大鼠肾结石模型的构建

作者: 粟宏伟[1] ;王杰[1] ;朱永生[2] ;邓青富[2] ;裴利军[2] ;王娟[2]

关键词: 肾结石 钙质沉着症 晶体 钙化性纳米微粒 模型 肾石通 硝酸镓

机构: [1]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泌尿外科,四川泸州646000; [2]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 目的建立钙化性纳米微粒(CNPs)致大鼠肾结石模型。方法利用临床手术所得肾结石标本分离和培养出CNPs。SD雄性大鼠40只分为CNPs诱石组(A组,鼠尾静脉注射CNPs)、CNPs+肾石通组(B组,鼠尾静脉注射CNPs+肾石通溶液灌胃+生理盐水腹腔注射)、CNPs+硝酸镓组(C组,鼠尾静脉注射CNPs+硝酸镓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D组,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灌胃和腹腔注射),每组10只。8周后处死大鼠,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及晶体分布并计数。结果 A、B、C组大鼠肾脏肾小管内产生钙盐结晶,Von kossa染色阳性,主要分布在远曲小管和近曲小管,D组大鼠肾组织内未见钙盐结晶,4组间成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察A、B、C组肾组织明显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灶(主要为淋巴细胞),D组肾组织未见病理性改变。各组大鼠尿Ca~(2+)、尿肌酐水平实验结束前1d(T_2)高于注射CNPs后4周(T_1)(P〈0.01);与D组T_2尿Ca~(2+)和血肌酐水平相比,A、B、C组均增高(P〈0.05),与A组T_2尿Ca~(2+)相比,B、C组有降低趋势(P〈0.05);各组之间T_2血Ca~(2+)水平、T_2尿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Ps能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促使肾小管内钙盐晶体的形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章评论(0)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