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氧化锌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毒性

918

2012-10-09

编号:YYHY00095

篇名:纳米氧化锌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毒性

作者: 傅娟; 卢桂宁; 邓燕; 党志;

关键词: 支气管上皮细胞; 纳米氧化锌; 细胞毒性; 细胞凋亡;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南工业大学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摘要: 目的研究氧化锌纳米颗粒(nano-ZnO)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的毒性作用。方法 16HBE细胞暴露于0~50μg/ml nano-ZnO(粒径约为60~300 nm)24、48和7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用显微镜、原位装载氧化探针染色方法及Hoechst33342/PI双染色法检测nano-ZnO染毒24 h时的细胞形态学,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当nano-ZnO浓度>25μg/ml时,细胞出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抑制(P<0.05);且随着nano-ZnO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增殖活性呈下降趋势。当nano-ZnO浓度≥5μg/ml时,细胞内RO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nano-ZnO染毒浓度与ROS含量呈正相关(r=0.939,P<0.05)。当nano-ZnO浓度≥25μg/ml时,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率亦随nano-ZnO染毒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结论 nano-ZnO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可诱导细胞凋亡。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章评论(0)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