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9
2020-03-06
单抗SBP是目前国内生物制品中申报临床试验最多的品种,药学研究证实与已上市RBP具有“质量相似性”是其作为SBP开发的先决条件,如果 SBP的产品质量明显区别于原研产品,可以作为药学研究存在重大缺陷,并作为审评不予通过的理由;反之,如果质量高度相似,那么可以根据相似的程度决定着后续非临床、临床研究是否可以简化。本文以某IgG2亚型的EGFR单抗为例,使用FlowCam微流数字成像技术分析不溶性微粒这一关键质量属性,发现其SBP候选药与 RBP存在较大差异,蛋白聚集倾向明显,说明研发和质控水平有待提高,为国内相关企业在单抗SBP 生产过程、制剂配方筛选、包材选用、储运及临床 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以保证产 品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最终惠及广大病患。
目的: 探讨过滤操作对一种免疫球蛋白 G2(immunoglobin G2,IgG2)亚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克隆抗体(单抗)生物类似药(similar biotherapeutic product,SBP)候选药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
方法:利用微流数字成像(microflow digital imaging,MDI)技术对某厂家生产的 IgG2 亚型 EGFR 单抗 SBP 候选药与其原研药(reference biotherapeuticproduct,RBP)中不同粒径的不溶性微粒进行比较;采用 0.22 μm 的滤器对 EGFR 单抗 SBP 候选药进行过滤,并采用 MDI 法立即对不同粒径和性质的不溶性微粒进行检测和分析;再将过滤后的 EGFR 单抗SBP 候选药在室温静置 2 h,并采用 MDI 法对不同粒径和性质的不溶性微粒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某IgG2 亚型 EGFR 单抗 SBP 候选药中不同粒径的不溶性微粒数量明显高于 RBP;用 0.22 μm 的滤器过滤后,EGFR 单抗 SBP 候选药中的不溶性微粒数由 8.51×10 5 粒·mL -1 降为 1.52×10 4 粒·mL -1 ,且主要成分蛋白聚体、气泡和纤维均明显减少;室温静置 2 h 后,其中的不溶性微粒数由 1.52×10 4 粒·mL -1 增加至 3.23×10 4 粒·mL -1 ,且增加的微粒主要为蛋白聚体。结论:与原研药相比,该 EGFR 单抗 SBP 候选药蛋白聚体水平较高,过滤后有明显改善,但随着放置时间延长,蛋白聚体含量又有明显增加。这提示我们需加强研发,以提高 SBP 候选药的产品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过滤;不溶性微粒;蛋白聚体;微流数字成像技术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