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6
2004-09-03
编号:CYYJ00308
篇名:非金属矿工业发展现况及其展望
关键词: 非金属矿 发展现况 展望
原文: 非金属矿包括的范围广,品种繁多,具多种独特优异的性能,用途十分广泛,已从传统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到其他应用行业,对其他产业的发展起着引导、关联的作用。我国非金属矿产业已成为仅次于能源矿产业的第二大矿产工业,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一、非金属矿产业现状 ㈠ 国际现状 世界已工业利用的非金属矿产资源约250余种,年开采量250亿吨以上,非金属矿原料年总产值已达2000亿美元,远超过金属矿产值。非金属矿产贸易额300亿美元,并以每年3%速度增长。 1.资源出口国逐步向制品出口转化 已形成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供原料或初加工产品出口,由消费国、工业发达国家进行加工并返销部分深加工产品的产销格局。随着科技、高新技术的发展对非金属矿质量、品种、数量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原矿及初加工产品价格低廉,而深加工产品附加值高,使一些传统的资源出口国开始调整结构,减少原料出口,而增加制品出口,依靠提高附加值来增加出口创汇。 2.重点转向非金属矿物的深加工 非金属矿的发展趋势是立足本国资源开发非金属矿产品,以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为导向开发非金属矿,同时,依靠先进的科技优势,开发其深加工制品,特点是开发完善现有采选技术装备的同时,重点转向深加工及制品生产工艺和装备的研发。 3.多样化、系列化和标准化 采选加工向机械化、规模化发展,深加工向着矿物材料发展,产品向多样化、系列化和标准化发展。 4.非金属矿环保与节能产品前途广阔 随着深加工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尤其是环保与节能产品发展前景较好。 ㈡ 国内现状 我国非金属矿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已探明88种,4700余个矿产地。50年代形成产业,近二十年得到较快地开发应用。近年来我国非金属矿工业有了较大发展,初步形成工业生产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值已达450亿元,年增长7%~9%,其中制品近260亿元,2002年出口创汇30亿美元。但其在国民经济中仍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基本特点是深加工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初级化,单一化,产业规模小型化,仍处于资源密集型的粗放式经营状态。 1.产业结构不合理 国内非金属矿加工企业约12000家,大多为乡镇企业、个体民营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产品品种单一,档次低,配套能力差,属于资源开发型企业。生产原矿或初加工产品,价格低廉。 2.技术与装备落后 我国非金属矿开采技术落后,深加工技术发展缓慢,产品档次低,达不到国外同类产品质量指标,造成资源浪费极其严重,破坏生态现象十分严重。 国家投入少,技术研发、装备更新困难。一般企业中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非金属矿的基础研究工作开展少,大多限于应用研究,障碍了非金属矿产业发展。 二、我国非金属矿产业存在的差距 由于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1.地质工作薄弱,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 长期以来,由于对地质工作重视不够,投入少,许多矿床没有进行正规的技术经济评价,影响了矿床的适度规模开采;同时,由于法规不健全,规划指导不够,造成乱挖滥采,使资源遭到破坏。我国非金属矿山中,国有矿山的50%、乡镇或个体矿山的90%以上资源情况不详,不同程度存在盲目开采问题。 2.非金属矿物的应用基础研究不够 由于对非金属矿物的物化工艺性能应用研究和检测技术的研究不够重视,从事非金属矿物材料基础研究和开发的高层次研究队伍缺乏,难以扩大非金属矿的应用范围和研制新的产品,所以效益低下。 3.资金投入不够,开发成果转化生产能力不够 资金投入不够,使一批具有应用开发前景的研究成果停留在小试阶段,缺乏中试的中间环节,而影响成果迅速转化,形成生产能力。 4.采选技术、装备及深加工技术落后,综合利用程度低,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非金属矿山采选技术比较落后,采选机械化程度一般低于50%,绝大部分乡镇矿山仍处于人工开采、手工分选的原始状态,效率极低,加上非金属矿深加工技术薄弱,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5.深加工能力低,产品档次低,进出口结构不合理,缺乏国际竞争力。 我国非金属矿资源丰富,许多非金属矿的出口量占世界前列,但目前出口的非金属矿,大多以原料或初加工产品为主,应具备的竞争能力与我国的资源优势和当前的经济发展还很不相称。 6.非金属矿行业发展后劲不足 我国非金属矿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中型骨干企业少,小型企业多,80%以上的非金属矿产品来自乡镇企业、个体企业,大都存在资源不清或不足、开采技术落后、加工技术落后、资源采选回收率低等问题,发展后劲不足。要保证我国非金属矿产业的稳定发展,这是应当认真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优势非金属矿种状况 我国非金属矿产资源相对丰富,为我国的优势矿产,种类齐全,优劣并存,区域分布不平衡。其中优势矿种主要有高岭土(含煤系高岭土)、石墨、膨润土、碳酸钙、滑石、萤石、重晶石、硅灰石、石膏、饰面石材、水泥石灰石等。 下面重点介绍高岭土(含煤系高岭土)、石墨、膨润土、碳酸钙四种优势矿种。 1.我国资源分布状况 ⑴ 高岭土(含煤系高岭土):我国高岭土资源储量约12亿吨以上,仅次于美国、俄罗斯、英国,居世界第四位。储量大于100万吨的大、中型矿区97处,主要分布在广东(30%)、陕西(26%)、福建(11%)、江西(7.7%)、广西(7.6%)、湖南(5.4%)、江苏(3.7%)等地。 湖南、江西等地为瓷土、低档原料,广东茂名、福建龙岩、江苏苏州及新开发的广西北海等地的水洗高岭土资源较好。优质煤系高岭土主要为山西大同、朔州到内蒙准噶尔一线。 ⑵ 石墨:我国石墨分晶质、隐晶质两种,总计储量2.18亿吨,占世界第一。晶质石墨分布于黑龙江(6%)、山东(10%)、四川(8%)、内蒙(8%)、湖北(6%)等。隐晶质石墨分布湖南(75%)、吉林(11%)等。 ⑶ 膨润土:我国膨润土资源储量24.6亿吨,占世界60%,列世界第一,分布23个省(市、区)。大、中型矿床43个,主要分布在广西(26%)、新疆(14%)、内蒙(9%)、江苏(7%)、河北(6%)、山东(5%)、湖北(5%)、安徽(5%)等地。西部的广西宁明、新疆和布克赛尔、内蒙兴和等地资源丰富,但开发不够;东部山东潍坊、浙江仇山、临安等地开发较好。 ⑷ 碳酸钙:我国碳酸钙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四川、广西、浙江、河北、广东、江苏、安徽、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储量约35亿吨。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碳酸钙企业超过350家,主要分为轻质和重质碳酸钙两大部分,轻质碳酸钙生产企业有200余家,生产能力为280万吨/年,产量220万吨/年;其中,超细(粒度0.02~0.1μm)轻质碳酸钙产量占轻质碳酸钙总产量的3%左右。重质碳酸钙生产企业有150余家,生产能力为300万吨/年,产量240万吨/年。 2.技术及生产状况 ⑴ 高岭土(含煤系高岭土):高岭土应用广泛,可应用于造纸、塑料、橡胶、油漆、石油化工、陶瓷、新型技术材料等行业。我国塑料合成树脂产量达500万吨,到下世纪初塑料制品将达到800万吨。在塑料制品中的份额占10%以上,有些塑料制品(如打包带)可达50%以上。超细改性高岭土在橡胶制品中的应用较普及,大量替代炭黑和白炭黑。日本占50%,我国目前用量25~30万吨。我国涂料工业目前产量在200万吨/年左右,居世界第五。涂料用高岭土填料,使用量为10%左右。目前我国已掌握了高岭土的提纯、分选、煅烧、增白、降粘、改性等技术。 ⑵ 石墨:广泛应用于钢铁工业、机械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国防军工等,是现代技术不可缺少的功能性基础材料。我国现有石墨生产企业300多家,鳞片石墨年产量约35~40万吨,土状石墨约120万吨。拥有膨胀石墨及石墨纸、密封材料、石墨粉、高纯石墨、渗硅石墨、氟化石墨等生产的技术。 ⑶ 膨润土: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铸造、钻井、石油化工、轻工、农林牧、环保、建筑工程等领域。目前全世界膨润土年生产能力约960万吨,其中最大的生产国为美国(400万吨/年),其次为中国(200万吨/年)。国外主要应用于铸造业、宠物垫圈、钻井泥浆、铁矿球团、防水及密封材料、石油化工等。中国膨润土的开发起步较晚,但目前已在24个领域应用,其中铸造占52%,钻井泥浆占24%,铁矿球团占8%,剩余16%主要消费在石化、轻工、农业、建筑等各领域,其它方面的应用正在起步或逐渐扩大。我国的膨润土深加工技术起步晚,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⑷ 碳酸钙:主要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造纸等行业。作为塑料填料,不仅可起到增容、增量、降低成本的作用,还可提高加工性能,改善流动性,提高塑料充填时的分散性能,提高耐磨性,提高塑料制品机械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等。目前重钙在塑料中的应用量已超过110万吨。用重钙生产的纸张白度高,油墨吸收性好和通风性好,纸张抗腐蚀性和耐久性好、强度高,比高岭土便宜。目前在仅造纸面涂的用量已超过30万吨/年。在涂料中可代替TiO2和其它颜料,价格低,性能稳定等,一般可添加10~15%,目前中国涂料用量已超过300万吨。预计到2010年国内重钙需求量将达1000万吨。目前我国重钙深加工技术已趋成熟。 3.国内外主要生产企业概况 四、非金属矿发展趋势、对策和建议 ㈠ 发展趋势 1.世界非金属矿产品需求预测 随着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普遍采取降低能耗和节约原料用量的措施,新型材料的应用和人工合成矿物部分代替短缺矿物等,未来世界经济对矿物的需求估计将呈现缓慢增长势头。未来矿产品需求的增长将主要在发展中国家。预计在2010年前矿物原料的需求将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及其周边国家、环太平洋带的新兴工业国家(地区)和正在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未来多数非金属矿、一些新型非金属矿产、节能和环保非金属产品等将保持较高的需求增长速度。未来非金属矿产品的主要需求市场仍将是耐火材料、造纸、涂料、橡胶、塑料、陶瓷及环保领域。 2.我国非金属矿工业发展方向 我国传统的非金属矿加工工业主要立足于给冶金、化工、轻工、石油、机械、建材、农业、国防等工业部分提供初产品或中间产品,产品价值低廉。未来将向深加工及开发高附加值的高技术功能材料方向发展。如石墨加工成膨胀石墨,成为一种高级密封材料,用于宇航、原子能、化工、机械等工业;高纯石英可用于光电通讯等。 3.今后市场需求较好的非金属矿及其制品品种 ⑴ 石墨:高纯石墨、膨胀石墨、石墨乳、密封材料等。 ⑵ 膨润土、凹凸棒等:环保材料、吸附脱色、化工 催化剂载体、防水材料等。 ⑶ 滑石:超细滑石粉、改性滑石粉、无菌滑石粉及塑料、涂料、造纸、化妆品、医药用的各种功能滑石粉及母料。 ⑷ 云母:高档湿磨云母粉、珠光云母粉等。 ⑸ 蓝晶石类矿物:高档耐火材料用原料。 ⑹ 硅藻土:助滤剂、吸附材料、催化剂载体及保温材料。 ㈡ 对策与建议 1.指导思想 ⑴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制品—原料加工—矿山开采的逆顺序,统筹布置矿产资源的开发和技术发展。 ⑵ 引进技术与国内技术开发相结合。有选择地引进一些非金属矿深加工技术与装备,并结合国情,组织消化吸收和提高,同时以企业开发为主,产、学、研结合,针对我国优势矿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 ⑶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打破“单打一”模式,统一规划,综合勘探和评价,综合开发利用。 ⑷ 重视人才培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用现代技术改造现有企业步伐,推进技术进步,引导非金属矿工业向技术开发型转变,生产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 2.重点支持发展优势矿种 在矿种上重点发展储量大、品位高、加工技术较成熟或加工易于掌握、产品畅销、换汇率高、在国内外市场有良好前景的矿种。如石墨、膨润土、高岭土、凹凸棒、云母、碳酸钙、硅藻土、重晶石、沸石、蛭石、蓝晶石等及其为原料的高性能、高附加值、环保与节能材料。 3.主要对策及措施 ⑴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非金属矿深加工制品材料。 ⑵ 加快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提高技术开发能力。 ⑶ 加快重点企业建设,实现生产基地化,提高市场竞争力。 ⑷ 以可研单位及高等院校为主,加强非金属矿物基础应用研究和开发。 ⑸ 严格贯彻《资源法》、《环境保护法》,限制不合理和综合利用差的企业,鼓励合理开采,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⑹ 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多种融资、合作方式,将有限资金投入到非金属矿开发利用上。 ⑺ 加快非金属矿产品标准向国际标准过渡。 ⑻ 开发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提高出口产品档次,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