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纳米炭混悬液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且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于甲状腺腺体注射纳米炭混悬液指示淋巴结清扫,对照组则根据临床经验行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天及术后1周甲状旁腺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天血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央区及外侧区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7.2±1.1)、(14.3±2.1)个,均多于对照组的(5.1±1.2)、(8.9±2.3)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3例(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炭混悬液应用于甲状腺癌手术有助于提高淋巴结清扫率,并有助于识别甲状旁腺及保护甲状旁腺功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背景:研究表明,纳米级超声对比剂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使血管外靶组织显像成为可能,超越了微米级对比剂仅能发生血池内显像的局限性。目的:构建叶酸修饰的乳腺癌靶向纳米超声造影微粒,评估其与细胞靶向结合的能力及体外超声成像效果。方法:采用超声乳化-蒸发法制备对比剂聚乙二醇化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包裹液态氟碳的纳米粒(记为m PP/PFOB)和叶酸修饰的聚乙二醇化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包裹液态氟碳的纳米粒(记为m PPF/PFOB)。(1)生物相容性检测:取对数生长期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FF-1、人乳腺癌MCF-7细胞,分别加入0,0.005,0.01,0.02,0.05,0.1,0.2,1 g/L的m PP/PFOB或m PPF/PFOB,培养24 h后检测细胞活力。(2)体外寻靶能力检测:取对数生长期的HFF-1、MCF-7细胞,均分3组干预,A、B组分别加入Cy5标记的m PP/PFOB与m PPF/PFOB,C组在加入Cy5标记的m PP/PFOB前以叶酸处理2 h,培养0.5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强度;培养20 min后,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对比剂在细胞中的分布。(3)体外超声显影:实验分3组,A组为生理盐水,B组制备m PPF/PFOB纳米粒与生理盐水混悬液,C组以m PPF/PFOB纳米粒与生理盐水混悬液重悬MCF-7细胞沉淀,制备纳米粒与细胞混悬液,将3种液体加入乳胶手套中扎紧,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体外超声成像效果。结果与结论:(1)生物相容性检测结果:两种纳米粒无明显的细胞毒性;(2)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在MCF-7细胞中,B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A组和C组;而在HFF-1细胞中,3组平均荧光强度无显著差别;(3)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m PPF/PFOB主要聚集在MCF-7细胞膜周围,m PP/PFOB则分布在胞浆。(4)体外超声显影结果:m PPF/PFOB与MCF-7细胞结合后,在体外能增强超声回声;(5)结果提示:叶酸修饰的聚乙二醇化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包裹液态氟碳的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
应用
目的研究超声辐照结合载替莫唑胺纳米粒凝胶系统间质化疗胶质瘤大鼠术后模型的疗效,探究超声能否增强间质化疗疗效。方法 1选取15只大鼠胶质瘤术后模型,瘤腔注入载荧光素纳米凝胶,做超声辐照结合载荧光素纳米凝胶在术后瘤周脑组织中的弥散实验,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无超声辐照和2种不同强度超声辐照,术后第7天将全部大鼠灌注取脑制作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选取不同部位摄片,观察荧光分布情况,并对不同部位荧光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荧光强度差异。2选取24只大鼠胶质瘤模型进行生存实验: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手术组、手术+间质化疗组、手术+间质化疗+超声组,记录其死亡时间,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无超声辐照,载荧光素纳米粒主要集中于瘤腔周围,经超声辐照后,载荧光素纳米粒主要集中于交界处,且远端脑组织内浓度增多。2生存分析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间质化疗+超声组效果最好。结论超声辐照可促进凝胶中纳米粒向瘤周组织弥散,超声辐照结合载TMZ m PEG-PLGA纳米颗粒凝胶系统间质化疗可显著提高术后胶质瘤大鼠模型的生存时间。...
应用
应用
机器视觉和模式识别技术,作为人工智能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在工业中的应用越发广泛。大豆色选机是用于大豆储存或加工过程中线上剔除豆料异物的专用装置。它是一种集现代光电技术与计算机学等领域新技术的自动化检测装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在国内外农产品行业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结合色选行业的需求与发展情况,在深入研究机器视觉技术和模式识别理论的基础上,尝试开展了大豆色选机色选算法的研究工作。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论文首先描述了大豆色选机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主要包括色选机喂料机构、光电检测机构和分离机构。论文介绍了色选机嵌入式图像处理平台的搭建。由于大豆分选机有较高的实时性与准确性要求,因此采用的数字图像处理平台必须具备实时性和处理海量高速数据的能力。对比国内外色选机的硬件平台,本论文采用了基于DSP+FPGA的嵌入式系统作为色选机图像处理系统的核心。另外还描述了嵌入式系统的部分硬件以及FPGA和DSP之间数据通信模块的设计。本文主要完成了基于机器视觉和模式识别技术的大豆分选算法的设计。具体包括:图像数据的读取、图像预处理、数据分布预览、模式识别模型建立以及模式识别查找表的建立。着重研究了朴素贝叶斯分类法、多层感知机法、RBF神经网络法、k近邻法以及决策树等分类方法。本文从色选正确率,色选速度以及计算难度等指标综合考虑,最终选用了决策树作为色选机分选算法,该分类算法的正确率高达99.998%,ROC曲线下的面积值为1。...
<正>稻谷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全国约有7.8亿人以大米为主食,稻谷加工一直以来物理加工为主,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粮食加工厂快速发展,尤其是15年前色选机的普及,碾米厂对产品的质量更加重视,也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更需要纯度高、精度适宜、含碎低又无任何黄米、病斑米的优质大米,为此,10年前色选机已经普及到全国近万家米厂的...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