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可以良好的塑性,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但其降解产物为酸性,会影响局部pH值变化,不利组织生长。目的:制备能够良好缓释蛋白类药物的复合支架。方法:以牛血清蛋白为模型药物,以离子凝胶法制备壳聚糖微球。将微球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和聚乳酸-羟基乙酸按一定比例混合,以冰粒子为致孔剂,采用粒子沥虑-冷冻干燥复合工艺制备CMs/nHA/PLGA复合缓释支架。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压泵仪和力学性能测试仪检测复合支架的形态和性能,并考察其在体外对蛋白类药物释放的规律。结果与结论:制备的壳聚糖纳米微球形态良好,呈规则球形或类球形,粒径分布在220~770nm,以380~650nm为多。微球对药物的载药量为39.2%,包封率为68.3%,两者均与牛血清蛋白的初始量相关,载药量随牛血清蛋白初始量的增加而增加,包封率则反之。复合支架呈白色多孔状,孔径为125~355mm,孔与孔之间联通良好,孔隙率达83.4%,压缩强度为1.4~2.1MPa,10周降解率为28.6%。PLGA/nHA支架对牛血清蛋白的2d累积释放量为85%,而壳聚糖和CMs/nHA/PLGA复合支架对牛血清蛋白的9d累积释放量分别是为48.9%和35.7%。提示制作的壳聚糖纳米微球和CMs/nHA/PLGA支架材料对牛血清蛋白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复合支架材料形态好,强度和降解速率合适。...
本研究用单体(丙烯酰胺以后简称单体)、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以后简称交联剂)、氧化铝、纳米碳化硅等,使用分散剂丙烯酸和丙烯酸铵的共聚物,球磨后料浆颗粒D50(中位粒径)为2μm,体积固含量为55%的陶瓷料浆。在催化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引发剂(硫代硫酸铵)条件下凝胶注成形氧化铝陶瓷坯体,干燥定型,叠片装窑在1600℃~1680℃烧结制得纳米碳化硅增韧氧化铝防弹陶瓷片。一部分纳米碳化硅均匀分布于氧化铝晶粒之间形成钉扎效应,另外部分纳米碳化硅由于氧化铝晶粒长大,被氧化铝晶粒包裹,形成梯度材料,起到增韧作用。经兵器工业部53研究所、国防科工委的北京国科技贸公司外加尼龙等有机复合材料,打靶试验达到国家4级防弹要求。 ...
首先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纳米二氧化钛表面进行预处理,得到氨基改性的二氧化钛,然后与带有高活性端基的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反应,制备纳米药物缓释载体PLGA/T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核磁(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方法对杂化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LGA成功接枝到了TiO2纳米粒子的表面,平均接枝量为14%左右,与纯纳米TiO2粒子相比,杂化材料的分散性得到较好的改善,无明显团聚现象,并对模型药牛血清蛋白(BSA)表现出较好的吸附能力,吸附量由43.3%提高到81.3%.然后采用水包油包固体(S/O/W)乳化法以PLGA为载体分别包裹上述含药纳米TiO2粒子和杂化粒子,比较两者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发现后者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显著提高分别为14.6%和96%,且微球表面光滑,体外释放中突释较小....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纳米银对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3只5 d龄SD大鼠,分离心脏,在体外酶消化法分离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培养,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除空白对照组外,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于含0.5,0.25,0.125,0.0625,0.03125 g/L纳米银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24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细胞计数,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并采用LDH法检测急性细胞毒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纳米银组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数减少,纳米银浓度为0.25 g/L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其他浓度彼此间无统计学差异。不同浓度纳米银对血管内皮的增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并没有急性细胞毒性。结论:纳米银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其作用与纳米银的剂量有关。 ...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