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应用
目的探讨20-nm、60-nm SiO2诱导巨噬细胞生成细胞因子在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inese hamster lung fibroblast,CHL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表达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2种纳米SiO2染毒RAW264.7细胞生成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量。CHL细胞与两种纳米SiO2染毒RAW264.7细胞培养上清液共同孵育后,分别用MTT、消化和免疫组化法测定CHL细胞增殖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生成量及MMP-2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RAW264.7细胞生成TGF-β1,IL-1β增加;CHL细胞增殖率、Hyp生成量和MMP-2表达率增加。结论两种粒径纳米SiO2与微米SiO2一样,可通过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和MMP-2增加,启动肺纤维化的发生。...
目的为了增强载药纳米粒靶向肿瘤的能力,将载药纳米粒与抗上皮生长因子细胞增殖和信号传导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偶联,探究该偶联是否会增加胃癌肿瘤靶向性。方法将制备好的载药纳米粒在羟基胶乳微球偶联抗体(EDC)的作用下通过酰胺反应与抗EGFR单克隆抗体进行偶联,制备成载药免疫纳米粒。通过透析袋法测定纳米粒体外缓释效果,用ELISA法测定抗体与载药纳米粒偶联率,最后采用荧光标记法对胃癌模型鼠进行活体成像结果纳米粒表面光滑,分布均匀,粒径在200~300nm间,载药量为61.02%,并且具有缓慢释药的效果,抗体与载药纳米粒的偶联率达到了70%,最终荧光活体成像的结果显示,此免疫载药抗体具有靶向胃肿瘤的效果。结论我们制备的免疫纳米粒既可以缓释药物也存在一定肿瘤靶向性,所以将抗体与载药纳米粒偶联,可以增加肿瘤病灶处局部的药物浓度,以此来缓解抗肿瘤药物对人体其他正常组织毒副作用。...
应用
目的:研究纳米复合树脂与富士玻璃离子在后牙修复中满意率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过后牙修复治疗的200例患者(800颗患牙),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00例(400颗患牙)。对照组用富士玻璃离子给予治疗,观察组则用纳米复合树脂材料予以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患牙修复情况。结果:运用相关材料治疗之后,观察组的满意率是97%,有效率更是高达98%,对照组的满意率为90%,有效率为75%,观察组均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复合树脂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都要比富士玻璃离子的显著,而且纳米复合树脂的治疗还能大大降低后期的复发率。...
应用
目的:考察薏苡仁油纳米粒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探讨薏苡仁油纳米粒的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以莪术醇为内标,薏苡仁油纳米粒药效特征成分甘油三油酸酯为评价指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测定大鼠肠吸收液中甘油三油酸酯的浓度,并比较在相同质量浓度下薏苡仁油原料、薏苡仁油纳米粒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等不同肠段的累积吸收量,以及不同给药剂量下大鼠空肠的吸收情况,探讨薏苡仁油纳米粒的吸收机制。结果:薏苡仁油纳米粒中特征成分甘油三油酸酯在不同肠段中90 min时的累积吸收量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依次下降,除回肠与结肠两者之间以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高、中、低3种不同给药剂量条件下,在空肠段的吸收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以肠囊内甘油三油酸酯浓度的对数值lnC对取样时间t做线性回归,相关系数r大于0.990,表现出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吸收速率常数(K_a)均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剂量下,薏苡仁油纳米粒特征成分在大鼠空肠90 min的累积吸收量是薏苡仁油原料的1.1倍。结论:大鼠小肠上中段是薏苡仁油纳米粒的最佳吸收部位,为被动吸收,其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与薏苡仁油原料相比,薏苡仁油纳米粒可明显改善薏苡仁油甘油三油酸酯的肠吸收。...
应用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