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紫草素(Shikonin)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疏水性天然色素,为了提高其水溶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开发天然表面活性剂修饰的紫草素脂质纳米粒子。本课题以卵磷脂为原料,采用pH驱动法制备紫草素脂质纳米粒子,通过添加茶皂素或槐糖脂,考察茶皂素或槐糖脂对紫草素脂质纳米粒子的形成以及不同环境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卵磷脂与茶皂素(或槐糖脂)质量比为2:1时,茶皂素修饰的紫草素脂质纳米粒子(Saponin modified shikonin lipid nanoparticles,Sap-SLNP)的包封率达到99.01%,负载率达到5.06%,槐糖脂修饰的紫草素脂质纳米粒子(Sophorolipid modified shikonin lipid nanoparticles,Sop-SLNP)的包封率达到98.36%,负载率达到5.16%。两种天然表面活性剂修饰的紫草素脂质纳米粒子环境稳定性相近,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分别约是游离紫草素的2倍和1.6倍,在pH2~7以及离子浓度0~1000 mmol/L内依然保持较好的稳定性,经过反复冻融3次后粒径变化不大,包封率仍有85%左右,将近是无修饰脂质纳米粒子的2倍,并且经过4周储藏粒径基本不变,包封率仍有80%左右,约为无修饰脂质纳米粒子的1.7倍。此外紫草素的生物利用率显著提高,约是游离紫草素的3倍。...
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是一种由多巴胺(dopamine,DA)单体在碱性条件下氧化聚合生成的生物聚合物,具有多种独特的理化性质,如粘附性、金属离子螯合和生物相容性等。近年来,PDA在生物医药、材料学及食品科学等研究领域广受关注。本文总结现有报道中PDA的酶氧化、电聚合及化学氧化等制备途径,综述其聚合机理从共价聚合到超分子聚集体的演变。基于PDA的自聚合特性,对已发现的多种PDA纳米结构进行分类,总结了PDA纳米涂层、纳米颗粒、纳米胶囊、介孔及多孔纳米结构等在功能性包装、固定化酶、污染物检测和活性物质递送等食品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最新进展,并对其中尚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PDA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是由单体乳酸和羟基乙酸构成的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其作为新型载体和传递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药学等领域。PLGA具有抗原展示和抗原包裹的功能,能保护包裹包括生物活性化合物(如蛋白质和多肽)、核酸及免疫调节分子在内的一系列物质,免受蛋白酶介导的黏膜表面降解,还能使药物或抗原缓慢释放,以减少免疫和用药次数,在肠道疾病治疗上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此外,还可将药物或抗原偶联到PLGA纳米粒表面起到抗原展示的作用,在疫苗研发和药物制备方面表现出优异特性。PLGA还可作为佐剂,增强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PLGA的表面修饰功能可用于药物的靶向递送,靶向递送治疗分子到身体的特定部位,既可减少不良副作用,同时还可提高局部原料药的浓度来提高药物疗效,是生物医学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PLGA纳米粒可单独或联合装载不同类型的药物,免疫原性小,且易于通过受控的化学合成进行调节,因此,PLGA作为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潜力巨大的非病毒基因传递系统和药物传递平台,广泛用于疫苗制备和药物研发等领域。笔者重点综述了PLGA纳米粒的结构特征和制备方法,以及基于PLGA制备的纳米载体平台在疫苗研发和药物递送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旨在为PLGA纳米粒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以5,6-二羟基吲哚为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无金属黑色素纳米酶(MeNPs),并探究了其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结果表明,MeNPs纳米酶为单分散球形结构,粒径为(91.3±2.6)nm,具有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类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其催化活性遵循典型的Michaelis-Menten动力学,Michaelis-Menten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分别为1.01 mmol/L和8.49×10−6mol/(L·s).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等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证实MeNPs对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具有细胞保护作用.经MeNPs纳米酶治疗的肝纤维化小鼠的炎症因子IL-6,TNF-α,IL-1β和趋化因子CXCL-1水平显著降低;肝脏损伤指标ALT,AST和肝组织H&E染色均显示MeNPs干预肝纤维化的良好疗效.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构建安全、高效的自由基清除纳米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
应用
背景:目前治疗肾脏疾病的药物种类较少,部分系统使用药物存在全身不良反应较大、在体内循环被迅速降解等问题。目前具有主动靶向作用的纳米颗粒相关研究成为药物递送领域的热点,与纳米颗粒主动靶向相关的病理基础探索也在不断深入。目的:归纳总结目前常见肾脏疾病中已有研究的主动靶向策略。方法:第一作者及第二作者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以“Nanoparticles,active targeting,target,kidney,kidney disease”为英文检索词,以“纳米颗粒,纳米粒子,靶向,主动靶向,肾脏疾病,肾脏”为中文检索词,检索2023-07-02前发表的所有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了筛选、归纳、总结,最后纳入6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具有主动靶向作用的纳米粒子在多种常见肾脏疾病中已有研究。主动靶向作用的机制主要是配体受体结合,通过在纳米粒子上修饰配体将其特异性导向肾脏内细胞上的受体,实现主动靶向。在不同肾脏病理条件下,肾脏特定部位的病理变化可能成为主动靶向实现的关键突破点。虽然具有肾靶向作用的纳米颗粒在非肿瘤性肾脏疾病中已有初步研究,但所有研究均处于动物体内实验阶段,距离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医疗工作还要走很远的道路。...
Copyright©2002-2024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