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LaSrAl3O7:x%Eu^3+,y%Tb^3+系列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等对该荧光粉组成,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LaSrAl3O7:x%Eu^3+激发光谱和LaSrAl3O7:y%Tb^3+发射光谱中存在一定的重叠部分,因此LaSrAl3O7基质中Eu^3+和Tb^3+之间可能存在能量传递;在267nm紫外光激发下,在LaSrAl3O7:x%Eu^3+,y%Tb^3+的发射光谱中同时出现Eu^3+和Tb^3+的特征峰,固定Tb^3+的含量调节Eu^3+的掺杂量,随着Tb^3+的发射峰强度逐渐减弱,而Eu^3+的发射峰强度逐渐增强,能量传递效果越来越显著,从而使LaSrAl3O7:x%Eu^3+,y%Tb^3+荧光粉发光颜色由绿色向白色变化,白色再到橙色,得出系列发射白光的荧光粉,通过控制Eu^3+和Tb^3+的比例,Eu^3+调控范围在4%~8%实现其荧光粉白光发射.LaSrAl3O7:x%Eu^3+,y%Tb^3+有望成为白光发光材料,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Tb^3+、Sm^3+和Tb^3+/Sm^3+掺杂的Ca9Al(PO4)7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光谱及荧光寿命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性能。以Tb^3+的380 nm激发峰作为激发源时,发现Ca 9Al-(PO 4)7∶Tb^3+,Sm^3+的发射光谱中既包含Tb 3+的5D 4-7F 6-3跃迁发射,又含有Sm 3+的4G 5/2-6H 5/2-9/2跃迁发射。当增加Sm 3+的掺杂量时,基于Tb^3+-Sm^3+间的能量传递,有效地增加了Ca9Al(PO 4)7∶Tb^3+,Sm^3+的发射强度,能量传递的机理是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另外,Ca 9Al(PO4)7∶Tb^3+,Sm^3+的量子效率可以达到50.6%。上述结果表明,Ca9Al(PO4)7∶Tb^3+,Sm^3+材料在紫外-近紫外白光LEDs领域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研究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系列Ce3+和Ce3+/Tb3+激活的具有磷灰石结构荧光粉Ba10(PO4)6F2。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激发和发射(PLE和PL)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荧光粉Ba10(PO4)6F2∶Ce3+,Tb3+具有氟磷灰石结构,样品微观呈现不规则形貌。荧光粉Ba10-x(PO4)6F2∶xCe3+的相对发射强度随着x增加而增强,当x=0.09时,荧光强度达到最大。荧光粉Ba10(PO4)6F2∶Ce3+,Tb3+的激发光谱为240~330nm的宽带,发射光谱呈现出Ce3+的5d→4f跃迁紫外光(335和358nm)发射和Tb3+的4f→4f跃迁绿光(542nm)发射。光谱特性表明,发光过程中存在Ce3+→Tb3+能量传递,能量传递效率可以达到60%。计算Ce3+和Tb3+的临界距离为0.79nm,能量传递机理是偶极-偶极交互作用。此外,详细论述了Ce3+和Tb3+之间的能量传递和发光的过程。通过调节Tb3+的掺杂浓度,对荧光粉发光色坐标与Tb3+的掺杂浓度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随着Tb3+的掺杂量从0增加0.52,荧光粉Ba10(PO4)6F2∶Ce3+,Tb3+的发射光谱色坐标可以从(0.1494,0.0451)蓝色区变化到(0.2801,0.5853)绿色区。...
研究
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BaGd2(MoO4)4∶Tb^3+与BaGd2(MoO4)4∶Tb^3+,Eu^3+荧光粉,并借助于X射线衍射(XRD)、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荧光衰减曲线对样品的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在290nm激发下,BaGd2(MoO4)4∶Tb^3+样品在550nm处具有较强的绿光发射,表明该样品可用作绿色荧光粉。Tb^3+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为50%,电偶极间相互作用是引起浓度猝灭效应的主要原因。当在BaGd2(MoO4)4∶Tb^3+荧光粉中共掺入Eu3+离子后,可同时观测到Tb^3+与Eu^3+离子的特征发射峰。随Eu^3+掺杂浓度的升高,Tb^3+离子的发光强度逐渐下降,而Eu3+离子的发光强度逐渐增加。根据BaGd2(MoO4)4∶Tb3+,Eu^3+中Tb^3+离子的荧光寿命计算了Tb^3+与Eu^3+离子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根据荧光寿命与激活离子掺杂浓度的关系证实了能量传递机制为电偶极间相互作用。...
研究
研究
研究
研究
白光LEDs(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WLEDs)作为一种新型的固体照明光源,相对于已有光源(白炽灯、荧光灯等)具有发光效率高、响应速度快、寿命长等优势,在照明和显示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获取WLEDs最常用的方法是蓝光LED芯片激发YAG:Ce^3+黄光荧光粉以及紫外-近紫外芯片激发三基色荧光粉(RGB混合荧光粉),相比于以上两种方式,单基质WLEDs荧光粉由于能克服传统RGB荧光粉颜色再吸收及配比调控的问题,获得较高的流明效率及较高色彩还原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关于单基质白光荧光的研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涉及多种材料体系,按照发光原理的不同,可以将其简单地分为单离子激发体系、多离子激发体系以及不依赖于稀土离子发光的其他体系等。本文综述了单基质WLEDs荧光粉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