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骨不连一直是困扰骨科医生的难题,在积极研究如何治疗骨不连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如何预防它的发生,也就是在治疗高风险发生骨不连的骨创伤时,应该积极干预从而避免发生骨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对股骨骨不连模型病变区域骨愈合的加强与促进作用。方法:(1)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为未进行骨向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为经骨向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组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并进行骨向诱导。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以及矿化结节染色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成骨分化能力,扫描电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上的黏附情况,MTT实验检测细胞的生长与增殖情况;(2)建立SD大鼠股骨骨不连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未进行处理,单纯支架组在骨不连区域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细胞复合支架组在骨不连区域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术后通过X射线、Micro CT、Masson染色评价SD大鼠股骨的骨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1)在成骨诱导第6,12天,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成骨诱导第14天,实验组形成的矿化结节数量多于对照组,说明提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经骨向诱导后具有成骨分化能力;(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上黏附良好,细胞的生长增殖活性良好,说明支架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适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增殖并骨向分化;(3)空白对照组大鼠骨不连模型制作成功,12周时骨不连区域几乎无骨痂形成。单纯支架组大鼠在术后8周与12周均未获得...
应用
目的:研究阿苯达唑(ABZ)纳米化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变化,为ABZ纳米制剂的进一步研发奠定基础。方法:将16只大鼠随机分为ABZ原料药组(ABZ原料药混悬液)与ABZ纳米微粉组(ABZ纳米微粉混悬液),每组8只,ig给药,剂量为63 mg/kg。各组大鼠于给药0.5、1、2、4、8、12、24、36、48、72 h后眼眶采血0.20.3 ml,以甲苯咪唑为内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各时间点药物血药浓度,并采用3p97药动学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ABZ原料及纳米微粉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ABZ原料药组、ABZ纳米微粉组大鼠的cmax分别为(3.20±1.41)、(6.11±0.74)μg/ml,tmax分别为(3.42±0.91)、(3.15±0.27)h,t1/2分别为(7.53±1.20)、(6.26±0.85)h,AUC0-72h分别为(49.90±15.50)、(78.36±8.78)μg·h/ml,AUC0-∞分别为(52.30±10.10)、(80.27±8.26)μg·h/ml。与ABZ原料药组比较,ABZ纳米微粉组大鼠的cmax、AUC0-72h、AUC0-∞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ABZ纳米化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药物的吸收速率,增加了药物的吸收,提高了ABZ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应用
研究了碳纳米管对氟橡胶性能的影响,包括无填料氟橡胶、炭黑补强氟橡胶和硅藻土填充氟橡胶的加工性能、机械性能,硅藻土填充氟橡胶的高温拉伸性能、导热性能、耐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3组氟橡胶的转矩增大,硫化时间延长,硬度、拉伸强度、定伸应力、撕裂强度逐渐提高,拉断伸长率逐渐降低;对于硅藻土填充氟橡胶,高温下拉伸强度降低,但加入碳纳米管后,拉伸强度保持率提高;随着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氟橡胶的导热性能、耐磨性能逐渐提高。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拉伸试样断面,可知碳纳米管在硅藻土填充的氟橡胶基体中只是局部分散均匀。...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