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背景:骨不连一直是困扰骨科医生的难题,在积极研究如何治疗骨不连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如何预防它的发生,也就是在治疗高风险发生骨不连的骨创伤时,应该积极干预从而避免发生骨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对股骨骨不连模型病变区域骨愈合的加强与促进作用。方法:(1)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为未进行骨向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为经骨向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组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并进行骨向诱导。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以及矿化结节染色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成骨分化能力,扫描电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上的黏附情况,MTT实验检测细胞的生长与增殖情况;(2)建立SD大鼠股骨骨不连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未进行处理,单纯支架组在骨不连区域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细胞复合支架组在骨不连区域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术后通过X射线、Micro CT、Masson染色评价SD大鼠股骨的骨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1)在成骨诱导第6,12天,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成骨诱导第14天,实验组形成的矿化结节数量多于对照组,说明提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经骨向诱导后具有成骨分化能力;(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上黏附良好,细胞的生长增殖活性良好,说明支架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适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增殖并骨向分化;(3)空白对照组大鼠骨不连模型制作成功,12周时骨不连区域几乎无骨痂形成。单纯支架组大鼠在术后8周与12周均未获得...

936

2017-08-18

应用
目的本研究采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对磁性纳米基因载体颗粒进行靶向修饰后进行针对肝癌的基因治疗,观察其对肝癌细胞HepG2的基因治疗效果。方法制备靶向EGFR的SPIO磁性纳米基因载体。对肝癌细胞HepG2进行EGFR免疫荧光染色证明其在细胞膜上的表达。以Lipofectamine^TM 2000推荐质粒用量的1/20进行分组转染,EGFR-Ab—PolyMAG100基因载体组作为(EP)组:Lipofectamine^TM 2000基因载体组作为(LF)组;未转染空白对照细胞作为(Nc)组。荧光显微镜观察纳米造影剂的细胞内吞效果。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目的基因mRNA表达。westernblot法进行蛋白表达鉴定。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基因治疗效果。HCCR-2mRNA、HCCR-2蛋白和Ki67蛋白表达水平数据、4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免疫荧光法染色观察发现,肝癌HepG2细胞膜高表达EGFR蛋白。磁性纳米基因载体有效链接EGFR抗体。EP组细胞中质粒大量进入HepG2细胞,质粒内吞量大于LF组和NC组。EP组HCCR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1.25±0.23)%,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57,P=0.00)。EP组HCCR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13±0.02),明显低于NC组的0.62±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31,P=0.00)。EP组Ki67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22±0.04),明显低于NC组的(0.83±0.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88,P=0.00)。转染24h、48h后,EP组的爿值明显低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2,-34.73,P=0.00,0.00)。结论采用EGFR单克隆抗体修饰后的磁性纳米基因载体颗粒,可以实现对肝癌细胞的高效基因治疗,进而实现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

642

2017-08-17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