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PVC)作为全球三大通用树脂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日常用品、包装和建筑等领域。但是,PVC结构的不稳定性使其在氧气、高温或者光照条件下易发生老化降解,极大地限制了其更大范围的应用。因此,需要添加合适的热稳定剂或其他加工助剂来提高PVC的热稳定性。水滑石类(LDHs)热稳定剂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能够有效地吸收PVC降解产生的氯化氢,此外,PVC还具有层间离子的交换性和晶粒尺寸分布可调控等特性,因此,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从水滑石的层板阳离子调控、层间阴离子调控和层板表面性质3个方面介绍了水滑石热稳定剂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水滑石在PVC应用中存在的热稳定效果不佳和颗粒间易团聚等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促进水滑石的性能提升和广泛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和石英纤维桩治疗前牙牙体缺损的效果及对龈沟液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6月本院83例(患牙128颗)前牙牙体缺损患者,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牙63颗给予玻璃纤维桩结合全瓷冠修复;观察组42例,患牙65颗给予石英纤维桩结合全瓷冠修复。比较两组牙体修复效果、桩折断发生情况、牙周指标[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龈沟液含量(GCF)、ALP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年,两组修复体完整度、颜色匹配度、边缘适合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桩折断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D、AL、GCF、AL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D、AL、GCF、AL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D、AL、GCF、AL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9.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和石英纤维桩应用于前牙牙体缺损患者修复效果好,不会影响牙龈且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但在强度方面石英纤维桩优于玻璃纤维桩。...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钛酸钡/聚偏氟乙烯(BT/PVDF)复合材料,研究了BT粒度分布及含量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电气强度、储能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粒径BT,双粒径BT共同填充的协同作用使复合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且协同作用在两种粒径的BT等质量比时表现最为显著。随着填料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增大,热稳定性提升,介质损耗因数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当BT质量分数为60%,两种粒径BT的质量比为5∶5时,复合材料在100 Hz的介电常数达到46.5,是纯PVDF的5倍;其储能密度与极化强度分别为0.18 J/cm3和0.0119 C/m2,相比纯PVDF分别提高了176%和310%。热失重5%的分解温度达到478.4℃,分别比S-BT和L-BT单独填充的PVDF基复合材料提高了1.3℃和30.3℃。...
应用
以K2CO3和TiO2为原料,按照不同原料配比和不同反应温度通过烧结法制备六钛酸钾晶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形貌进行表征分析并计算成品率,然后将最优配比和反应温度下制备的六钛酸钾晶须添加到尼龙6/玻璃纤维(PA6/GF)复合材料中,对比分析了添加晶须前后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当K2CO3和TiO2物质的量之比为1∶5.5,反应温度为1200℃时,制备的六钛酸钾晶须具有较好的形貌,成品率为69.02%。添加3份六钛酸钾晶须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和熔体流动速率较未加晶须时的提升幅度分别为9.6%,11%,10.4%和24.5%,150℃和250℃的磨损率分别降低了62.5%和66.9%,且与添加相同用量的硫酸钙晶须的复合材料相比,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11.5%,9.6%和8.8%,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复合材料。...
应用
目的探讨生物陶瓷材料在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充填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4月至2019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口腔科接受根管充填治疗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70例,并根据填充物不同将患者分为生物陶瓷充填材料(i-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i-MTA)充填治疗组(i-MTA组)和AH-plus糊剂充填治疗组(AH-plus组),每组各35例。对比两组充填根管下1/3操作时间、根充后48h疼痛等级程度。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析两组根尖周病恢复情况,对比两治疗组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等指标变化及患牙松动度情况。治疗后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i-MTA组平均操作时间及根充后48h疼痛程度均较AH-plus组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O-PAI等级,GI、SBI、PLI、PD等指标水平、患牙松动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i-MTA组各指标水平均较AH-plus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6个月,i-MTA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高于AH-plus组(7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物陶瓷材料i-MTA应用于CAP根管治疗中可有效改善牙周病损情况,降低术后疼痛风险及患牙松动度,提高临床预后水平,其疗效优于AH-plus糊剂填充材料。...
应用
提出了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GO)集成极大倾角光纤光栅(ExTFG)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免疫传感器,用于对癌症标志物——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无标记和特异性检测。利用大尺寸(粒径约为165 nm)金纳米壳(AuNs)作为LSPR载体固定在光纤表面,然后再将GO涂敷于光纤表面来改善ExTFG-LSPR传感器的疏水特性,以增强传感器对生物分子蛋白的吸附能力,最后将PD-L1单克隆抗体(anti-PD-L1MAbs)通过共价键结合在光纤表面GO的羧基端用于PD-L1的特异性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免疫传感器对磷酸盐缓冲液中PD-L1抗原的检测范围为0.038~38.46 pmol/L,在0~2 pmol/L的低浓度区保持着良好的线性度,灵敏度约达0.114 nm/(pmol·L-1),对PD-L1抗原的检测极限低至约0.076 pmol/L,解离系数约为2.801×10-12mol/L;当用于不同的健康血清样本和肝细胞癌(HCC)血清样本的临床免疫检测,对前者的响应极其微弱,而对后者具有明显的响应。因此,该免疫传感器在复杂血清环境下对PD-L1标记物具有良好的临床特异性,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