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目的:采用Nafion-多壁碳纳米管(MWNTs)修饰玻碳电极,通过恒电位法在其表面电沉积纳米Au,研制一种新型的、灵敏的芦丁电化学传感器,并用于实际样品中芦丁含量的测定。方法: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传感器在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以探究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采用CV法研究芦丁在传感器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并优化影响传感器性能的多个因素。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芦丁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当纳米Au的沉积电位为-0.25 V,沉积时间为20 s,缓冲溶液的pH为3.0,碳纳米管的用量为6μL时,芦丁检测的灵敏度最高。该条件下,芦丁浓度在5.0×10^-9~7.0×10^-7mol·L^-1与还原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6×10^-9mol·L^-1。结论:该传感器制作简单,导电性能优良,稳定性好,对芦丁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高和较低的检出限。将其用于槐米样品中芦丁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介于97.6%~104.4%,为芦丁含量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目的研究纳米硒和纳米铈(纳米氧化铈)联合作用对1.8GHz射频场(radiofrequency field,RF)辐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防护作用机制。方法将63只6 w龄雄性健康清洁级ICR小鼠分为9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RF辐射模型组、纳米铈单独作用和纳米硒铈联合作用各自的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纳米硒铈联合作用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每天分别在7:30和18:30灌胃0.5 ml的纳米硒溶液(60、120和240μg/kg)和0.5 ml纳米氧化铈溶液(15、30、60μg/kg),连续14d,纳米铈单独作用相同时间点灌胃等量溶剂和纳米氧化铈溶液,空白对照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溶剂对照组和RF辐射组灌胃等体积溶剂。第8d,将RF组、纳米铈单独作用组、纳米硒铈联合作用组小鼠暴露于1.8GHz射频场(240μw/cm2,SAR:0.2999W/kg),每天2h,连续7d。辐射结束后利用Y型迷宫实验测定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测定小鼠大脑组织抗氧化指标(CAT,MDA和T-AOC)和神经递质(NO和GLU)。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RF辐射组小鼠学习次数增加,记忆率下降,大脑CAT活性和T-AOC水平下降,MDA含量增加,NO含量上升。与RF辐射模型组相比,纳米铈单独作用和纳米硒铈联合作用均使小鼠的学习次数减少,记忆率增加,大脑CAT活性和T-AOC水平上升,MDA和NO含量下降,GLU含量显著下降,且纳米硒和纳米铈联合作用效果优于纳米铈单独作用,其中中剂量组的改善幅度最大。结论纳米硒和纳米铈联合作用可改善由RF辐射所造成的学习记忆能力损伤,其中中剂量组(120μg/kg纳米硒和30μg/kg纳米氧化铈)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大脑抗氧化水平,减少超氧自由基氧化损伤,并改善神经递质分泌有关,且其效果优于单独纳米铈作用....
应用
研究了纳米SiO2和纳米Fe2O3掺量对混凝土坍落度、力学性能、抗盐冻性能以及抗渗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分析了纳米改性混凝土在浓度为3%的NaCl溶液中冻融循环试验前后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掺量下,掺入纳米材料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无显著不利影响,且当掺量为1.2%时,纳米改性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最优。掺加纳米SiO2和纳米Fe2O3均能促进水泥浆体的水化深度,改善混凝土密实性,并形成一定的粗糙结构从而阻止微裂纹扩展,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折强度,降低电通量和冻融质量损失率,增大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而同等掺量下,掺加纳米SiO2的效果比掺加纳米Fe2O3的效果好。...
应用
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将纳米纤维素(CNFs)/纳米氧化锌(ZnO)保护液涂布于纸张表面对纸张进行脱酸和增强处理。研究了ZnO用量、CNFs用量和涂布量对纸样的脱酸效果和增强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ZnO用量对纸样疏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CNFs/ZnO保护液处理后,当ZnO用量为2.5 wt%时,纸样内部pH值可由未处理时的4.99增加至7.30,表面接触角由90.1°增加至115.5°;当CNFs用量为0.55 wt%,纸样的抗张指数最高可增加296.53%;另外纸样的pH值和物理强度随着涂布量的增多而有所提高,涂布量达到最大值4.6 g/m~2时,纸样的物理强度均达到最大值。此外,ZnO用量对纸样白度影响较小,色差最大仅为4.01。说明CNFs/ZnO保护液不仅能脱酸,并且能显著提高纸质文献的物理强度,同时具有疏水效果,可进一步对纸质文献进行保护。...
应用
应用
纳米物质以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广泛用于化妆品、医药和食品工业,但它们的安全性和遗传毒性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拟采用基于人成淋巴TK6细胞的体外彗星实验整合体外PIG-A基因突变实验对纳米银颗粒(AgNPs)和纳米二氧化钛颗粒(TiO2NPs)的致DNA断裂作用和致突变性进行初步研究。本研究探究了最高至200μmol/L浓度时,TK6细胞暴露于两种纳米物质4 h时的彗星实验和经过暴露24 h以及10 d基因突变表达期后的PIG-A基因突变结果。同时,本研究还检测了TK6细胞暴露于纳米颗粒4 h及24 h对纳米物质的摄取能力。在纳米物质摄取实验中,随着纳米物质浓度的升高,TK6细胞在流式细胞仪检测图中的侧向散射角(side scatter,SSC)呈现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升高,表明TK6细胞可摄取两种纳米颗粒。在4 h彗星实验中,AgNPs可导致彗星尾DNA荧光%强度呈现浓度依赖性显著升高,为阳性结果。而TiO2NPs则不能诱导彗星尾DNA荧光%强度呈现浓度依赖性显著升高,但最高浓度组尾DNA荧光%超过本实验室阴性历史对照数据,为可疑结果。而在体外PIG-A基因突变实验结果中,AgNPs和TiO2NPs均不能诱导TK6细胞的PIG-A基因突变率出现阳性升高。AgNPs可导致TK6细胞出现DNA损伤,但不能诱导PIG-A基因突变率升高。TiO2NPs既不能诱导TK6细胞出现DNA损伤,也不能诱导PIG-A基因突变率升高,TiO2NPs的遗传毒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应用
Copyright©2002-2024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