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应用
以纳米微晶纤维素(CNC)为载体,采用反溶剂重结晶法制备了CNC/槲皮素纳米复合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CNC/槲皮素纳米复合物进行表征,并对纳米复合物中槲皮素的溶出性能、抗氧化活性(羟基自由基和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和抗癌性能(HepG2肝癌细胞,MTT比色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形成CNC/槲皮素纳米复合物后,槲皮素被充分纳米化和稳定分散,由结晶态转变为无定形态;槲皮素的溶出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溶解120 min时,槲皮素的溶出度达到92.6%(槲皮素原料溶解120 min时的溶出度仅为4.7%);体外抗氧化活性和HepG2细胞毒性研究表明,形成CNC/槲皮素纳米复合物后,槲皮素的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得到显著提高,抗癌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应用
应用
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依然存在肿瘤组织可及性差和药物不良反应普遍的问题。黄酮类化合物已被证实对多种类型肿瘤有效,但其安全性和作用部位特异性尚未被评估。然而,膳食黄酮类化合物因溶解度小、代谢快、口服吸收差等特点限制了其在体内抗肿瘤活性的发挥。此外,黄酮类化合物在某些情况下还能通过生物转化等作用与药物相互作用而影响生物利用度。纳米载体因可改变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而被设计用于靶向药物传递,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将大分子传递到细胞内的作用位点,同时还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体内、外研究均表明,纳米类黄酮制剂,特别是槲皮素、柚皮素、芹菜素、儿茶素和非瑟酮等在多种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潜在作用,但其临床应用价值仍有待阐明。本文就纳米类黄酮制剂在提高生物利用度、肿瘤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的作用展开综述,为肿瘤治疗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
应用
通过硫酸水解魔芋葡甘聚糖(KGM)得到魔芋葡甘聚糖纳米晶(NKGM),再表面接枝3-(三甲氧基硅丙基)十八烷基氯化铵,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反应等过程得到改性KGM纳米晶类流体(NKGMf);然后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了含NKGM和NKGMf的聚乙烯醇(PVA)薄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失重分析仪、拉伸测试仪等对NKGM、NKGMf的结构和PVA薄膜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改性后,NKGM的片状结构得以保留,在PVA基质中的分散性增加,薄膜的起始分解温度提高了23℃,拉伸强度提高了34.7%,其中,NKGMf的最佳含量为3%(质量分数,下同)。...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