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目的:观察海扇壳源性碳酸钙纳米微粒(CCNPs)对雌性SD大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初步探讨CCNPs的安全剂量。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CNPs低、中、高剂量组,CCNPs各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不同剂量(30、60、120mg/kg/d)CCNPs尾静脉注射,连续14d;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连续14d。记录各组大鼠的生存率、毒性反应和体重的变化,HE染色观察大鼠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结束时,低剂量组大鼠生存率为100.00%,中、高剂量组大鼠生存率分别为66.67%(4/6)和50.00%(3/6);CCNPs低、中剂量组大鼠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NPs高剂量组大鼠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低剂量组大鼠肝脏、脾、肺、心脏和肾脏的病理变化较轻或未观察到明显病理变化,而中、高剂量组大鼠各脏器的病理变化明显较重。结论:低剂量CCNPs连续14天静脉给药不会引起雌性SD大鼠严重的急性毒性反应,CCNPs的安全剂量为≤30mg/kg。...
为了提高大掺量橡胶颗粒砂浆的力学强度,推进橡胶砂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试验采用外掺纳米SiO2的方法对橡胶砂浆进行改性,研究不同掺量纳米SiO2对橡胶砂浆的孔隙率、密度、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以及试块的干缩和自收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加入能够有效降低橡胶砂浆孔隙率,提高其密度及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但在纳米SiO2掺量小于3%时,强度提升幅度随纳米SiO2掺量增加明显增加,在纳米SiO2掺量大于3%时,其强度增长幅度变缓。橡胶等体积替代30%砂的条件下,纳米SiO2最佳掺量为水泥质量的3%;纳米SiO2在提高橡胶砂浆抗压与抗折强度的同时也加大了试块的收缩,增大了砂浆的开裂风险,故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进一步综合考量。...
应用
为了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和裂缝问题,采用PVP分散剂、磁力搅拌和超声分散等方法制备碳纳米管水泥基材料。观察不同碳纳米管掺量水泥基材料在16~600℃热膨胀系数的变化,从微观尺度进行机理分析,并通过力学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碳纳米管掺量时热膨胀系数变化趋势相似,掺量为0.3%时,材料在正向、负向的热膨胀系数始终在其它掺量之下,体积膨胀最小,收缩最大。这说明碳纳米管掺量为0.3%时,水化反应充分,密实度显著提升,使其内部裂缝减少,温度应力减弱,宏观上表现为抗压、抗折强度最高。...
应用
应用
为研究用光乳液聚合法合成以聚苯乙烯为核、接枝丙烯酸为单体的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激光粒度仪对微球结构进行表征,并以球刷为载体,对碱性蛋白酶进行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载体平均粒径为80 nm左右,尺寸均一,分散性良好。碱性蛋白酶优化固定化条件为缓冲液pH值9.0、固定化时间6 h、酶液添加量1.2 mg/mL。固定化酶与游离酶比较,最适pH值由游离酶的11.0变化为9.0,最适反应温度由游离酶的45℃提高到60℃,且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均较游离酶有所提高。经纳米球形电解质刷固定化的碱性蛋白酶,酶的应用范围扩大,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DNA功能化金纳米颗粒检测沙眼衣原体的新方法。方法分析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Trp B保守基因序列,设计2条特异性寡核苷酸链,一条进行巯基修饰后与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的金纳米颗粒结合得到信号探针,另一条用生物素标记作为捕获探针。制备的靶序列与两种探针在包被链霉亲和素的酶标板内形成牢固的带有金纳米颗粒的核酸复合物,加入银染液后,经酶标仪读取630 nm处A值或肉眼观察96孔板底灰度。对建立的检测体系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验证。用建立的检测体系及荧光定量PCR法对可疑临床沙眼衣原体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制备的金纳米颗粒经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确定其粒径约20 nm,吸收峰为518 nm,金纳米颗粒标记的信号探针吸收峰为520 nm;不同靶序列浓度的银染结果可用肉眼进行分辨。优化后的检测体系为:反应时间2 h,杂交温度25℃,生物素探针浓度100 nmol/L,银染色时间8 min。建立的方法能特异性检测沙眼衣原体核酸序列,与其他生殖道病原菌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浓度达55 pmol/L。49份临床样本检出率为61%,与荧光定量PCR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了一种简便、高效、特异的沙眼衣原体检测方法,成本低廉,为沙眼衣原体的临床病原学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
目的:观察海扇壳源性碳酸钙纳米微粒(CCNPs)对SD大鼠的毒性作用,初步探讨CCNPs的安全剂量和生物学效应。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中和高剂量CCNPs组(分别给予剂量0、30、60和120mg·kg^-1 CCNPs),每组10只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14d。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和日平均进摄食量、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器官相对质量及主要器官的组织病理形态表现。结果:在14d重复剂量的毒性试验中,高剂量组中有2只大鼠死亡,而在低和中剂量组中均未发现有大鼠死亡。各剂量CCNPs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幅度和日平均进食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CCNPs组大鼠血清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CCNPs组大鼠肺脏相对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低和中剂量CCNPs组大鼠脾脏相对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CCNPs组大鼠脾脏相对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CNPS组大鼠部分脏器呈轻度的炎性浸润,未发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中和高剂量CCNPs组大鼠主要脏器呈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排列轻度紊乱,肝细胞空泡增多,肺泡间质增厚及大量肉芽肿形成,心肌纤维肿胀、断裂甚至坏死,肾小球出现萎缩和裂隙等。结论:小剂量CCNPs静脉给药不会引起大鼠严重的急性毒性反应。...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