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目的:基于Au/SiO2信号放大,通过循环伏安法实现对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将与沙门氏菌靶基因DNA互补配对的碱基序列(捕捉DNA和显示DNA),分别修饰于导电玻璃电极(indium tin oxide,ITO)及Au/SiO2纳米颗粒表面,构建捕获探针和显示探针,当在体系中加入沙门氏菌靶DNA后,会形成捕捉DNA-靶DNA-显示DNA构成的"三明治夹心"结构。由于Au/SiO2的含量与靶DNA浓度呈正相关,因此靶DNA浓度的变化可导致ITO峰电流值相应变化,从而达到检测目的。结果: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检测沙门氏菌靶DNA时,浓度在10-11~10-7 mol/L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0 3x+0.000 1(R2=0.998 9),最低检测限为6 pmol/L;检测沙门氏菌时,线性范围为50~7 910 CFU/mL,线性回归方程为y=-1.6×10-7x+0.003 2(R2=0.994 0),最低检测限为35 CFU/mL。结论:经特异性及实验加标回收实验证明本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应用
应用
近几年来,在发展较为迅速的冶金法低成本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新工艺中,定向凝固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定向凝固技术在冶金法多晶硅提纯过程中主要用于去除硅中的金属杂质,在铸造过程中用来进行大尺寸柱状晶的生长,以期获得较好的晶体质量和电学性能。本文在详细介绍冶金法多晶硅制备过程中定向凝固提纯去除硅中金属杂质和多晶硅铸造过程中晶体生长与电学性能提升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将冶金法多晶硅定向凝固提纯过程和定向凝固铸造过程合并成一个新型的定向凝固工序,可以兼顾多晶硅的提纯和晶体生长两种功能,既与冶金法多晶硅定向凝固提纯过程不同,也与多晶硅铸造过程中的定向凝固有所区别。该新型定向凝固技术将减少容器材料的使用量,缩短冶金法工艺流程,降低了冶金法多晶硅生产成本,有利于冶金法多晶硅的技术进步和大规模应用。...
选择粒径为15μm鳞片石墨(FG)和3μm Al2O3混杂导热填料,采用新型同向非对称双螺杆挤出机,当Al2O3质量分数为20%时,改变FG的质量分数,制备PP/FG/Al2O3导热复合材料,研究混沌混合加工对导热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FG含量的增加,导热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逐渐减小,弯曲弹性模量逐渐增大,加工流动性能变差。当FG质量分数为40%时,导热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有最大值,分别为32.76,46.88 MPa;抵抗热变形能力和热稳定性能逐渐提高,热导率逐渐增大。当FG质量分数为50%时,维卡软化温度提高7.2℃,负载变形温度提高38.6℃,最大分解速率温度提高13.7℃,热导率是未填充FG的6.6倍、纯PP的7.9倍。制备的导热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耐热、导热性能。...
应用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Si O2粉尘刺激NR8383细胞后TNF-α,IL-1β,TGF-β基因表达水平变化。方法:细胞接受不同剂量粉尘刺激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的改变,筛选出细胞存活率比较高的剂量。细胞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10μg/cm2组、20μg/cm2组和40μg/cm2组,接受粉尘刺激12 h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TNF-α,IL-1β,TGF-β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随着染尘剂量的提高,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80μg/cm2组细胞存活率最低。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10μg/cm2组、20μg/cm2组和40μg/cm2组TNF-α,IL-1β,TGF-β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尘剂量的递增,TNF-α,IL-1β,TGF-β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逐渐增高。结论:粉尘刺激可以引起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增加,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应用
应用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