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以人血清白蛋白为载体制备藤黄酸白蛋白纳米粒,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并进行稳定性考察。方法采用新型白蛋白纳米制备技术(NabTM)制备藤黄酸白蛋白纳米粒(GA-HSA NPs),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用Nicomp TM PSS 380进行粒度仪测定其粒度分布及电位,超速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载药率及过膜效率,并考察其稀释稳定性及储存稳定性。结果 GA-HSA NPs电镜下呈球状粒子,粒径为(103.2±34.4)nm,zeta电位为-25.10 mV,GA-HSA NPs具有较高的包封率、载药率和过膜效率。GA-HSA NPs冻干粉针储存12个月期间无塌陷或皱缩,GA-HSA NPs混悬液在储存6周内粒径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难溶性抗癌药物藤黄酸可以采用NabTM制备成白蛋白纳米粒,其粒径小,稳定性高,有望成为藤黄酸的新型给药系统。...
目的 :探讨直径5 nm的小尺寸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GNPs)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使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GNPs,用透射电镜(TEM)及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进行鉴定。用5%牛血清白蛋白(BSA)对GNPs进行包裹提纯后制备成不同浓度(600、1 200、2 400μg/L)的GNPs培养液。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原代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元纯度。体外培养原代大鼠皮质神经元72 h后,以正常培养的神经元为对照组,以不同浓度GNPs溶液孵育48 h后的神经元作为实验组。采用TEM观察GNPs在细胞内的分布;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水平。结果:TEM及UV-Vis显示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的GNPs呈尺寸均一的球形,在溶液中均匀分散。原代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元纯度为(82.0±2.3)%。GNPs主要以聚合体形式分布于胞浆、溶酶体、囊泡中。随着GNPs浓度的增高,细胞活性逐渐降低,尤其1 200和2 400μg/L处理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随着GNPs浓度的增高,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加,1 200和2 400μg/L处理组细胞凋亡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GNPs浓度的增高,细胞内MDA含量逐渐增加,SOD含量逐渐减少,1 200和2 400μg/L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MDA含量显著升高,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5 nm GNPs能降低大鼠皮质神经元的细胞活力,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损伤相关。...
应用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乳晕区皮下注射钠米炭混悬液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示踪效果。方法 150例乳腺癌患者按入院日期随机分为术前1d给药组、麻醉诱导后给药组、不给药对照组各50例,比较3组患者腋窝淋巴结检获及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术前1天给药组与麻醉诱导后给药组腋窝淋巴结检获均数、黑染率、转移淋巴结检获率、≤2mm淋巴结检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腋窝淋巴结检获均数、转移淋巴结检获率、≤2mm淋巴结检获率均明显高于不给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26个月三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复发转移。结论 与术前1d给药比较,麻醉诱导后于乳晕区皮下注射纳米炭,腋窝淋巴结检获情况相近,同样能够确保病理分期的准确性,又具有无痛的优点,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应用
目的:硫酸长春新碱作为一种细胞毒型抗肿瘤药物,临床上多用其注射剂,虽应用广泛,但存在较多缺点,如药物半衰期短,代谢速率快以及毒副作用明显。本文目的是制备包载长春新碱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的阳离子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用复乳挥发法制备出目标脂质纳米粒;利用激光粒度仪对其粒径及zeta电位进行检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包封率和载药量进行测定;透析法检测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行为;用小肠吸收法评价纳米粒的促进吸收作用。结果:制得的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92.4±4.14)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84±0.015,包封率为32.28%,Zeta电位为(30.6±4.09)m V,载药量为(1.56±0.10)%;体外释放实验显示在pH=7.4的中性释放介质中,硫酸长春新碱脂质纳米粒表现出缓释特性;小肠吸收实验表明十二烷基磺酸钠的加入和阳离子纳米粒的修饰可提高小肠对药物的吸收。结论:阳离子硫酸长春新碱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具有缓释效果,并可以促进小肠对药物的吸收。...
以丁苯橡胶(SBR) 为核,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合成了3 种不同核壳比的纳米核壳橡胶(CSP) 粒子,并研究了核壳比对粒子尺寸形态及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CSP 的接枝率随核壳比降低而增大,而粒子尺寸几乎没有变化,即制备的纳米CSP 粒子尺寸依赖于所选取的SBR 胶乳粒子尺寸.从而确定了核壳比为70/30 的CSP–1 为环氧树脂(EP) 的增韧剂.根据EP/CSP–1 共混体系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确定采用三辊研磨式分散方法制备该共混体系.以EP/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 共混体系为对比,探讨了不同含量的CSP–1 对EP 黏度、韧性、模量及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SP–1 的质量分数低于10% 时,体系黏度增加范围小于10 Pa · s,对于体系的加工和固化性能无明显影响.当增韧剂质量分数为5% 时,EP/CSP–1 体系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和临界应变能释放率分别比EP/CTBN 体系提高了20.45% 和42.95%,而弯曲弹性模量下降率仅为EP/CTBN 体系下降率的-半,与CTBN 的加入导致EP 玻璃化转变温度(Tg) 下降的现象相比,加入CSP–1 的EP Tg 几乎不变.以上表明CSP–1 作为EP 的增韧剂在韧性、模量和耐热性上比CTBN 更有优势....
应用
目的 观察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Gd-PBCA-NP)在Wistar大鼠脑组织中的靶向分布。方法 36只清洁Wistar大鼠,选择阴离子乳化聚合法,对定量Gd-DTPA与Dextran-70进行精密称取,通过Malvern-3000HS激光粒度分析仪对Gd-PBCA-NP的粒径及实际分布进行测定。采用随机数字的方式将36只Wistar大鼠平均分为PBCA-NP组、Gd-DTPA对照组及Gd-PBCA-NP组,选择头部线圈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并行横断面与冠状面扫描。结果 通过透射电镜对Gd-PBCA-NP进行观察发现呈类圆形,而且大小比较均匀,具有完整、平滑的表面,粒子间未粘连,其核-壳结构较为显著,Gd-DTPA静脉注射后5 min,相比于平行扫描,脑组织强化35.0%,注射15 min后,大鼠脑组织强化为48.5%,0.5 h后,大鼠脑组织信号强度与平扫前水平相同。行Gd-PBCA-NP的静脉注射后5 min,大鼠脑组织信号强度为3.5%,注射15 min后,大鼠脑组织强化为22.6%,0.5 h后,大鼠脑组织信号强度持续升高,强化程度在36.2%,并在注射1 h后达到最峰值,即56.5%,注射2 h开始降低,相比于平扫,依旧比较高。结论 Gd-DTPA-NP的缓释特点极为理想,可以实现靶向脑组织成像。...
纳米氧化锌是橡胶工业最有效的无机活性剂和硫化促进剂,具有颗粒微小、比表面积大、分散性好、疏松多孔、流动性好等物理化学特性。因此,与橡胶的亲和性好,混炼时易分散,胶料生热低,拉断变形小,弹性好,改善材料工艺性能和物理性能,用于制造高速耐磨的橡胶制品,如航空轮胎、乘用子午胎等,具有防止老化、抗摩擦着火、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大幅度提高了橡胶制品的光洁度、机械强度、耐温和耐老化性能,特别是耐磨性能。...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