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药物相比,纳米药物具有可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等许多优点.通过滞留(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lention,EPR)效应可以增加纳米药物在肿瘤组织的生物分布,但纳米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吸收作用比传统小分子药物差,并且纳米药物上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可降低肿瘤细胞对药物的吞噬作用,利用肿瘤微环境的微酸特性有望解决上述问题.许多类型肿瘤组织的酸度略强于正常组织,因此在肿瘤组织周围直接释放pH敏感的纳米药物成为可能;利用酸性肿瘤微环境可设计一类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的纳米药物,从而减少单核吞噬系统中的正常巨噬细胞对药物的摄取.在肿瘤组织中去PEG化可以增加TAMs对纳米药物的吸收,提高纳米药物的作用.药物在微酸环境下释放出来,更容易扩散到肿瘤细胞及其附近进而更好地被吸收利用,从而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减少全身损伤.近年来,pH敏感的纳米药物在治疗肿瘤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迅速发展,以下重点介绍了微酸环境中pH敏感的纳米药物在肿瘤化疗中的研究进展....
应用
【目的】研究党参总皂苷纳米乳(total saponins of Codonopsis pilosula nanoemulsion,TSCP-NE)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TSCP-NE作为免疫增强剂用于保健品或药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纳米乳组、TSCP水溶液组、TSCP-NE高中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小鼠灌胃蒸馏水,空白纳米乳组小鼠灌胃空白纳米乳,TSCP水溶液组灌胃200 mg/kg TSCP,TSCP-NE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200,100,50 mg/kg TSCP-NE,连续灌胃14 d(1次/d),用药量0.01 mL/g。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在给药第1天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HY),连续注射7 d,制备免疫抑制小鼠,检测分析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免疫(血清IL-2和IFN-γ含量、ConA诱导脾细胞增殖活性)、体液免疫(血清溶血素水平)和非特异性免疫(NK细胞杀伤活性、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相关指标。【结果】TSCP-NE为透明淡黄色O/W纳米乳,平均粒径为60.67 nm,粒径多分散值为0.347,折光率、pH值、粘度、浊点分别是1.340 6,6.79,4.38×10-3(Pa·s),60.5℃。50~200 mg/kg TSCP-NE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IL-2和IFN-γ水平、脾T细胞增殖刺激指数、NK细胞杀伤率、血清溶血素半数溶血值(HC50)、单核巨噬细胞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TSCP-NE免疫增强作用具有量效依赖性,随着给药剂量增加,免疫增强作用明显增大,且其作用显著强于同剂量TSCP水溶液。【结论】TSCP-NE能增强TSCP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调节功能,可以作为免疫增强剂用于保健品或药品。...
应用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掺量下纳米SiO2对磷建筑石膏的 2h抗折强度、绝干抗折强度、2h抗压强度、绝干抗压强度、吸水率及软化系数的影响,并通过SEM对磷建筑石膏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2掺量的增加,磷建筑石膏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纳米SiO2掺量为1%时,其对磷建筑石膏强度增强效果最好,2h抗折强度、绝干抗折强度、2h抗压强度、绝干抗压强度分别达到3.9MPa、8.5MPa、14.4MPa、24.3MPa,较空白组分别提高14.7%、4.9%、55%、63%;随着纳米SiO2掺量的增加,磷建筑石膏的吸水率不断降低,软化系数不断增加,纳米SiO2掺量达到2%时,磷建筑石膏吸水率达到最低19%,较空白组降低47%;同时其软化系数达到80%,较空白组提高122%。...
采用半静态暴露的方法,以大型溞的死亡率、显微结构损伤、蜕皮率、游泳行为等作为毒性测试终点,研究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锌(ZnONP)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ZnONP水溶液稳定性差,在溶液中沉降率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大,Zeta电位降低.ZnONP对大型溞处理48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3 mg·L-1,ZnONP致大型溞的死亡率呈现一定的时间-效应关系;ZnONP暴露会使大型溞肠道和体表损伤.经显微结构观察发现,ZnONP可粘附在大型溞体表面,并引起大型溞游泳的垂直高度升高,大型溞蜕皮时间延迟,成功蜕皮率降低.结果表明ZnONP对大型溞个体和行为产生一定的毒性效应,其毒性效应的机理与其颗粒物对大型溞肠道和体表粘附有直接的关系,研究结果对合理地评价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微小RNA是一种短链的、调节性非编码RNA,约由21~25个核苷酸组成,广泛存在动物、植物及病原微生物中,具有在翻译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是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节器。目前,已在人类基因组中鉴定出1000多个miRNA,超过30%的基因受到miRNA调节。miRNA广泛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及凋亡过程。研究表明,生物体内miRNA表达水平与神经障碍、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病毒感染等疾病密切相关。因此,miRNA已被广泛用作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以及治疗靶点。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技术调控生物体内miRNA的含量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向细胞内递送miRNA或者“反义”核苷酸可以实现对目标miRNA表达水平的调控,从而实现对基因失调所引起的疾病的治疗。目前,基于miRNA的治疗方法在癌症、新发传染病和其他疾病中表现出极大的潜力。然而,核苷酸链自身的特性,如负电性、易降解,导致其很难跨越细胞膜进入细胞。因此,合理设计纳米递送载体,对提高治疗基因的运载和治疗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随着新型材料的深入研究,已经报道有多种材料可以作为基因载体并用于细胞内递送miRNA。例如脂质体胶囊,它是利用磷脂双分子层膜所形成的囊泡包裹药物分子而形成的制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可以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从而实现对基因的递送。此外,利用不同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多种形式的纳米体系,如聚合物纳米颗粒、有机和无机纳米颗粒等已被开发设计成功能性纳米载体,可实现基因药物的靶向递送和智能刺激释放。本文将讨论细胞内miRNA的功能以及调控miRNA含量的方法,归纳纳米体系在递送miRNA治疗基因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纳米递送体系的设计思路、方法以及作用机制。此外,还将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讨论基于miRNA的疗法在新兴�...
应用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