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通过实验研究了环氧树脂与酸酐配方比例对固化后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发现环氧树脂与酸酐在质量比为9∶6的比例下,固化后环氧树脂的冲击性能最强,为12.79 kJ·m-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添加无机材料气相法纳米SiO2对固化后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比例的SiO2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讨论后发现,利用3%的未改性SiO2可以对环氧树脂的冲击性能形成很大的改善,抗冲击强度较之前9∶6的质量比提升了20.8%。最后,研究了添加改性SiO2对环氧树脂的性能的影响。用3 g硅烷偶联剂和10 g GMA与10 g SiO2发生接枝反应,发现改性后的SiO2对环氧树脂的改性效果更好,其性能较添加未改性SiO2的环氧树脂冲击性能提升了28.7%。...
应用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目前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挑战是治疗耐药性和疾病进展。“癌症干细胞”理论研究认为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是癌症形成的种子,在乳腺癌的起始、复发和化学或放射疗法抗性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消除BCSCs对于乳腺癌的治疗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化疗和放射疗法不能有效地根除BCSCs,“智能”纳米载体通过克服它们的生物利用度问题,在特异性和有效抗BCSCs治疗方面可以将BCSCs与其他乳腺癌细胞区分开,在靶向所需部位时更精确,最大化了治疗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身体其他部位的不良反应。本综述概括了BCSCs的起源、生物标志物及其耐药机制,然后讨论了纳米药物载体在乳腺癌中的应用现状。...
纳米药物输送系统(NDDS)可以将治疗剂量的药物以可控的方式输送至病变部位,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药物的精准释放,具有药物利用率高、毒副作用低等诸多优点,为各种重大疾病如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理想的NDDS应具备载药量高、运输过程药物泄漏量低、有效靶向病灶部位以及药物可控释放等特点。目前,能对外界环境中的微小刺激(如光、pH、氧化还原、酶、温度等)产生快速响应,从而实现药物可控释放的NDDS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相比其他刺激响应,光是一种理想的外部刺激,不需要任何体内环境的变化,仅仅通过调节光的波长、强度、照射时间等就可以实现药物在病灶部位的快速释放,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是一种无创、高效、洁净的刺激类型。因此光刺激响应NDDS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高能量的UV-vis光常用于触发药物释放,然而由于体内血红蛋白和水的强烈散射和吸收,UV-vis的组织穿透能力较差,同时UV光还容易引起细胞光损伤,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相比之下,近红外光(NIR)能够穿透10 cm厚的生物组织,对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也很小,已成为NDDS刺激响应释放的研究焦点。此外,NDDS的光敏载体和光敏基团是实现药物输送和可控释放的基础,各类光敏载体及其光响应机理成为研究NIR刺激响应NDDS的另一焦点。NIR作为理想的光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组织穿透能力,但是单个NIR光的光子能量低。大量研究报道:双光子激发技术利用脉冲NIR作为激发光源,在获得局部即时有效的能量的同时具有较强的组织穿透能力和较小的光毒性,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方式(利用紫外或者可见光)触发药物释放时组织穿透能力差的问题。此外,近年来研究者采用能量转移的思路报道了一系列基于上转换发光的NIR刺激响应NDDS体系...
应用
设计制备载有紫草素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对其理化性质与体外释放进行测定及评价。正交试验设计法筛选出最优处方,制备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用激光纳米粒度仪测定粒径、Zeta电位。用葡聚糖凝胶G50柱分离,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用动态透析法进行体外释放研究。制备的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粒径为(209.7±3.4)nm,Zeta电位为(-34.57±1.53)mV,包封率为(91.66±3.08)%。外观均一稳定,无沉淀,具有紫红色乳光,微观形态呈圆形小球,分散均匀,形状规整,获得了较理想的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应用
应用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