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低温保存技术很可能是新一代低温保存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纳米颗粒应用于卵母细胞玻璃化保存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将羟基磷灰石(HA)、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等4种纳米颗粒添加到低温保护剂中,使用Cryotop法冷冻猪GV期卵母细胞,使用形态观察和荧光染色的方法,研究其对细胞存活率和发育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验浓度范围内,HA较其它纳米颗粒对猪卵母细胞的毒性低,当浓度低于0.5%时,细胞发育率为100%;低温保护剂中添加0.1%HA纳米颗粒,发育率比其它组显著提高,可以达到22%,且HA的粒径对结果影响不大;当低温保护剂中添加0.05%粒径为60 nm的HA颗粒时,卵母细胞冷冻复温后发育率会进一步从14.7%提高达到30.4%。在低温保护剂中添加适宜浓度的HA纳米颗粒,可以减少复温过程中的重结晶现象,促进细胞的冷冻存活率和发育率,保存效果与浓度相关,而与纳米颗粒的粒径关系不大。...
目的采用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修饰聚酰胺-胺[poly(amido amine),PAMAM]树状大分子,并通过化学键结合抗癌药物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构建用于克服肿瘤多药耐药的纳米载药系统透明质酸修饰多柔比星聚酰胺-胺纳米载药系统(DOX-PAMAM-HA)。方法通过核磁共振(NMR)验证透明质酸修饰多柔比星聚酰胺-胺纳米载药系统的结构,用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镜观察其粒径分布和外观形态,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药物的细胞内分布,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进行组织染色和毒性评价。结果透明质酸修饰多柔比星聚酰胺-胺纳米载药系统为平均粒径323 nm的球状粒子,其在耐药性乳腺癌细胞MCF-7/ADR中的摄取明显高于药物溶液,与溶液组相比,透明质酸修饰多柔比星聚酰胺-胺纳米载药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药物多柔比星的入核,并可明显降低多柔比星对心和脾的毒性。结论透明质酸修饰多柔比星聚酰胺-胺纳米载药系统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克服肿瘤耐药性应用前景的纳米载药系统。 ...
基因递送是实现基因治疗的关键,基因的有效递送有赖于发展安全有效的递送载体。理想的基因递送载体应具备递送效率高、细胞毒性低、对正常细胞生理影响小以及易于使用和重复等特性。纳米材料独特的理化性质使其在药物和基因递送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尤其是磁性纳米颗粒,其兼具纳米效应和超顺磁性,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载体材料。然而磁性纳米颗粒的基因递送效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纳米颗粒的类型、粒径、表面特性和外加磁场等。因此,为了能够进行有效基因递送,应综合考虑设计磁性纳米颗粒。目前,磁性纳米颗粒已经成功应用于基因的体外转染,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然而,其在体内基因递送的应用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建立Caco-2/HT29-MTX共培养细胞模型,研究不同表面化学性质的PLGA纳米粒在覆盖黏液层的Caco-2/HT29-MTX共培养细胞模型的转运能力。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通过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及壳聚糖(chitosan)对其进行表面修饰,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PLGA-NPs、mPEG-PLGA-NPs和壳聚糖包裹的PLGA-NPs,并测定其平均粒径及zeta电位。以香豆素-6(coumarin 6)为荧光标记物,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转运情况;以呋喃二烯(FDE)为模型药物,HPLC测定纳米粒的转运量。通过加入内吞阻断剂秋水仙素及诺可唑研究纳米粒的转运机制。采用免疫荧光法考察不同表面化学性质的纳米粒对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粒分散均匀,PLGA-NPs表面荷负电,经mPEG修饰后zeta电位近电中性,壳聚糖包裹后表面荷正电。呋喃二烯的包封率均>75%。mPEG-PLGA-NPs在Caco-2/HT29-MTX共培养细胞的转运能力高于PLGA-NPs和CS-PLGA-NPs,在秋水仙素及诺可唑作用下转运量明显降低,并影响ZO-1蛋白的分布。说明PLGA-NPs和mPEG-PLGA-NPs可能通过胞吞作用和细胞旁路途径进行转运,CS-PLGA-NPs主要以胞吞作用进行转运;mPEG-PLGA-NPs因其表面的亲水性及电荷近中性,具有较好的抗黏性能,能够快速穿过黏液层到达细胞并转运。...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