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比观察3M纳米树脂在修复牙釉质发育不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于我院修复牙釉质不全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光固化复合树脂组)40例和试验组(3M纳米树脂组)40例,通过两年的修复后随访,观察不同程度的牙釉质不全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对于Ⅱ度和Ⅲ度牙釉质发育不全修复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3M纳米树脂在修复牙釉质发育不全是效果良好,尤其是针对Ⅱ度和Ⅲ度缺损的患者,同时并发症发生率很低,临床疗效满意。 更多还原
...
采用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链接或包埋抗癌药物制备高分子纳米或微米药物,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抗癌功效而且能减小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以9-苯基-2,4,8,10-四氧螺[5,5]十一烷-3-酮与2,2-二甲基二亚甲基合成的羟基化的碳酸酯共聚物P(PTC-co-DTC)为载体,将肿瘤靶向基团叶酸通过化学反应键连在聚碳酸酯的侧链,从而制备肿瘤靶向性高分子载体,并进行了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可见光谱等结构表征.再将靶向高分子载体与5-氟尿嘧啶复合,采用高压电场喷雾法与透析法分别制得两种肿瘤靶向聚碳酸酯纳米抗癌药物,并初步研究了纳米抗癌药物的体外药物控制释放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酯纳米药物具有较好的药物释放性能,且高压电场喷雾法制备的纳米药物比透析法制备的纳米药物释放药物速率快....
目的:研究纳米银颗粒对一种体外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的细胞毒性作用,并对其细胞毒性机理进行初步推测。方法:试验中以纳米银颗粒为试验样品、微米银颗粒为对照样品,将不同浓度(2.5~400μg·mL-1)的试样和对照样(100μg·mL-1,400μg·mL-1)和神经元细胞共同培养24 h,采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相对增殖率(RGR),并采用TEM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结果显示,在相同剂量下(100μg·mL-1,400μg·mL-1),纳米银颗粒引起的细胞毒性要显著高于微米银颗粒。当剂量在5~100μg·mL-1的范围内时,纳米银颗粒对神经元的毒性存在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纳米银颗粒对神经元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41.5μg·mL-1。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只有纳米银颗粒能够进入细胞内部,而微米银颗粒不能进入细胞内部。结论:初步推断纳米银颗粒进入细胞内部使其产生细胞毒性是纳米银颗粒细胞毒性的作用机理,这和微米银颗粒具有显著的差异。这也提示我们,一旦银颗粒尺寸降至纳米尺度,将会产生新的生物效应并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具有潜在的风险。因此在使用含有纳米银颗粒的医疗器械时应持谨慎的态度。 更多还原
...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