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目的建立钙化性纳米微粒(CNPs)致大鼠肾结石模型。方法利用临床手术所得肾结石标本分离和培养出CNPs。SD雄性大鼠40只分为CNPs诱石组(A组,鼠尾静脉注射CNPs)、CNPs+肾石通组(B组,鼠尾静脉注射CNPs+肾石通溶液灌胃+生理盐水腹腔注射)、CNPs+硝酸镓组(C组,鼠尾静脉注射CNPs+硝酸镓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D组,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灌胃和腹腔注射),每组10只。8周后处死大鼠,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及晶体分布并计数。结果 A、B、C组大鼠肾脏肾小管内产生钙盐结晶,Von kossa染色阳性,主要分布在远曲小管和近曲小管,D组大鼠肾组织内未见钙盐结晶,4组间成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察A、B、C组肾组织明显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灶(主要为淋巴细胞),D组肾组织未见病理性改变。各组大鼠尿Ca~(2+)、尿肌酐水平实验结束前1d(T_2)高于注射CNPs后4周(T_1)(P〈0.01);与D组T_2尿Ca~(2+)和血肌酐水平相比,A、B、C组均增高(P〈0.05),与A组T_2尿Ca~(2+)相比,B、C组有降低趋势(P〈0.05);各组之间T_2血Ca~(2+)水平、T_2尿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Ps能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促使肾小管内钙盐晶体的形成。...
目的本研究拟制备携载G250单克隆抗体的纳米微泡,在体内和体外研究其对肾细胞癌的靶向性。方法机械振荡法制备空白脂质纳米微泡并观察其稳定性,生物素-亲和素连接技术将纳米微泡与G250单克隆抗体相连,采用免疫荧光进行验证。细胞免疫荧光实验鉴定所使用的两种肾细胞癌细胞(786-O和ACHN细胞)中G250的表达情况,靶向结合实验鉴别靶向纳米微泡对786-O和ACHN两种肾细胞癌细胞的体外寻靶能力。在肾细胞癌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使用纳米微泡进行超声造影,并将采集到的动态图像在定量分析软件Qlab 8.1中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为404.9 nm空白纳米微泡和平均粒径为611.4 nm靶向纳米微泡,稳定性能好,同时免疫荧光证实了靶向纳米微泡构建成功,能够与FITC标记的二抗结合,从而显示出绿色荧光;细胞免疫荧光证实G250抗原在786-O细胞中呈膜表达,而ACHN细胞中不表达。在细胞结合实验中发现靶向纳米微泡能够特异性的结合786-O细胞,但不能结合于ACHN细胞。体内超声造影显像从平均值和最大值分析,靶向纳米微泡和空白微泡在786-O肾细胞癌细胞的裸鼠模型的显影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平均值:(11.74±0.52)vs(16.34±0.40),P=0.001;最大值:(13.07±0.94)vs(18.09±0.82),P=0.003]。结论 G250靶向的纳米微泡可在体外能够特异性的结合G250表达阳性的肾细胞癌细胞,在动物体内能够明显的增强移植瘤的超声显影效果。...
应用
应用
目的:制备柚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考察其理化性质及经大鼠肺部给药后的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其处方并考察其粒径、形态、电位及体外释放。以外观,色泽,再分散性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佳冻干保护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药物在纳米粒中的理化性质。通过肺部给药考察柚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和柚皮素溶液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结果:柚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呈球形,分布比较均匀,平均粒径为(134.81±14)nm,多分散系数(PDI)为0.238,Zeta电位为(-27.6±0.87)m V,包封率为(81.2±1.6)%,载药量为(8.11±0.5)%(n=3),5%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最好,药物和载体间属于物理吸附,体外溶出实验表明柚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与原料药相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柚皮素原料药和纳米粒的Cmax分别为(173.00±25.05)和(280.00±36.34)ng·m L^(-1),t1/2分别为(5.23±0.22)和(19.03±8.00)h,AUC0-t分别为(939.32±190.18)和(3 440.23±533.88)ng·m L^(-1)·h,MRT分别为(7.29±0.44)和(24.29±9.27)h。结论:本文成功研制了柚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新剂型,体外释药结果表明该制剂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改善了其溶解度和稳定性差的缺陷,提高了药物的体内生物利用度,为肺部给药系统提供了适宜的新剂型,因此,柚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是一种具有研究潜质的适合肺部给药系统的新剂型。...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