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纳米碳染色在甲状腺癌复发再次手术淋巴结清扫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7~1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外科诊断为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再次手术之前行超声引导下纳米碳注射淋巴结染色,并对染色情况及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患者,手术时间(60.45±12.91)min。总共清扫淋巴结405枚,7~34枚/例,平均18.4枚/例;黑染率为71.9%(291/405)。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纳米碳黑染淋巴结阳性率为45.0%(131/291),非黑染淋巴结阳性率为5.3%(6/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目标淋巴结中,纳米碳黑染和未被黑染的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30.2%(62/205)和5.3%(6/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纳米碳引导下淋巴结精准清扫"可有效提高对不可触及淋巴结转移灶的清除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应用
应用
应用
目的制备以顺磁性稀土纳米颗粒为基质的高发光强度上转换纳米颗粒,并对其表面生物相容性及功能化修饰,分析肿瘤靶向纳米探针在胰腺癌诊断的成像应用,为下一步术中导航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温法合成NaGdF_4:Yb,Er纳米颗粒,表面构建核壳结构,外修饰聚乙二烯(PEG)以增强发光强度及生物相容性,耦联靶向基团实现胰腺癌特异性组织识别。通过胰腺癌原位动物模型开展磁共振/上转换发光双模态成像及病理学评估。结果标准化Er-(3+)粒子浓度以后,包壳后纳米颗粒的整体发光强度是包壳前的70倍,平均粒径为(18.6±0.9)nm。耦联靶向基团后水合尺寸明显增大,但未出现其他峰位。靶向探针在体外实验中较对照组有明显T1信号增强作用。MRI成像结果,探针于肿瘤T1增强的峰值时间出现在注射后4 h,肿瘤区域T1信号下降达79%。上转换成像结果,上转换发光峰值时间也出现在第4小时,之后随时间持续下降。探针组织分布大部分集中在正常肺脏,但摄取量很低,不及注射总量的10%,表现出很好的安全性。结论基于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探针,在体内能够实现胰腺癌的检测,展现出了在早期胰腺癌诊断及术中导航的临床转化价值。...
目的 评价应用BMP-9基因修饰的ADSCs作为种子细胞,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载体,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来修复大鼠下颌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通过腺病毒转染的方法把BMP9介导到大鼠脂肪干细胞,使细胞均匀分布于纳米羟基磷灰石上。用牙科裂钻在下颌角区制备3 mm×3 mm的骨缺损区,分别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及BMP9-ADSCs。于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行micro CT扫描及组织学检查,评价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A见大量新生骨,可见成熟骨细胞。实验组B较多新生骨形成,骨细胞接近成熟。对照组骨缺损处基本被纤维组织充填,未见新骨生成。结论 纳米羟基磷灰石与BMP9转染的大鼠脂肪干细胞复合物植入下颌骨缺损中,可以促进骨缺损修复,增加血管化与骨化。...
应用
通过试验研究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0%,30%,50%)、橡胶掺量(0%,5%,10%,15%)及纳米SiO_2掺量(0%,1.5%,3%,5%)对橡胶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取代率及橡胶掺量的增加弱化了水泥基体与骨料之间的黏结,制约着橡胶再生混凝土抗压及抗拉强度的发展,纳米SiO_2的掺入可以显著改善橡胶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显著提升橡胶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从而证实,掺加纳米SiO_2是改善橡胶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有效可行途径....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