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背景:将自体释氧纳米仿生支架复合软骨细胞在模拟微重力下复合培养构建的活性组织工程骨,不仅具有优良成骨的潜在特性,而且具有自体释氧功能,能有效防止早期血管化不足缺氧导致的移植失败。目的:观察自体释氧纳米仿生支架复合软骨细胞修复不同类型颞颌关节髁状突骨折的效果。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其中1组为正常对照,实验1组建立颞颌关节髁状突纵行骨折模型,植入自体释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与软骨细胞;实验2组建立颞颌关节髁状突横断骨折模型,植入自体释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与软骨细胞。植入后1,3,6周,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使用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情况,采用RT-PCR方法检查软骨内成骨标志物Ⅱ型胶原、促软骨形成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实验1组、实验2组不同时间点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植入后3,6周的软骨细胞凋亡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植入后3,6周的Ⅱ型胶原、促软骨形成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实验1组植入后3,6周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低于实验2组(P〈0.05),植入后3周的软骨细胞凋亡数低于实验2组(P〈0.05),植入后3,6周的Ⅱ型胶原、促软骨形成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高于实验2组(P〈0.05);(3)结果表明:自体释氧纳米仿生支架复合软骨细胞修复不同类型颞颌关节髁状突骨折有着一定的差异性。...

646

2017-10-30

应用
目的通过构建新型骨桥蛋白(OPN)靶向的四氧化三铁(Fe2O4)纳米颗粒,实现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平滑肌增殖的荧光成像。方法通过-COOH和-NH2之间的脱水缩合反应将OPN抗体偶联至DMSA修饰的Fe3O4纳米颗粒表面,进而将荧光染料NHS-Cy5.5连接获得纳米成像探针。通过噻唑蓝(MTT)和TUNEL方法检测探针对巨噬细胞的毒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通过高脂喂养ApoE^-/-小鼠20周构建成功,继而将探针(5mgFe/kg)经小鼠尾静脉注射,24h后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系统进行光学三维成像,离体血管的冰冻切片做Cy5.5的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MTT结果显示,加不同浓度探针孵育:0,5,10,15,20,25,30mg/L相较于对照组来说,细胞活性并未表现出差异阻490nm:(1.10±0.03),(1.05±0.03),(1.03±0.02),(0.96±0.02),(0.96±0.03),(0.93±0.03)vs(1.11±0.05),P〉0.05];TUNEL结果显示,加不同浓度的探针孵育:0,10,20,25,30mg/L与对照组比较来说,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1.5)%,(21.8±1.1)%,(21.5±1.2)%,(22.3±1.2)%vs(20.5±1.0)%,P〉0.05],证实探针在我们所运用浓度范围内对细胞几乎是无毒性的。探针经尾静脉注射到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体内后,24h光学成像可见颈部有明显的信号,且组织切片的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探针主要集中在斑块内,HE染色结果进一步显示斑块的性质。结论本实验所构建的探针在所使用浓度范围内基本无任何明显毒性,且对动物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749

2017-10-27

应用
目的制备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mPEG-PLGA)为载体的姜黄素纳米粒(CUR-NPs),探讨姜黄素(CUR)和CUR-NPs逆转香烟提取物(CSE)暴露所致的激素抵抗现象,比较CUR-NPs和CUR生物学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CUR-NPs,激光粒度测定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对CUR-NPs的粒径分布和形貌进行表征。脂多糖(LPS)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布地奈德(BUD)(10^-10-10^-5mol/L)干预。LPS+CSE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BUD(10^-10-10^-5mol/L)、CUR(10^-10-10^-5mol/L)、CUR(10^-7mol/L)+BUD(10^-9-10^-5mol/L)、CUR(10^-9-10^-5mol/L)+BUD(10^-7mol/L)、CUR-NPs(10^-9-10^-5mol/L)+BUD(10^-7mol/L)干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巨噬细胞RAW264.7所分泌的IL-8。CES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BUD(10^-7mol/L)、CUR(10^-7、10^-6mol/L)和CUR-NPs(10^-7、10^-6mol/L)干预,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HDAC2蛋白的表达。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巨噬细胞RAW264.7对CUR和CUR-NPs内CUR的摄取量。结果 CUR-NPs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356.4±146.6)nm。与LPS刺激相比,LPS+CSE共刺激时BUD(10^-10-10^-5mol/L)对IL-8分泌的最大抑制率显著降低(P〈0.05),半数抑制浓度(IC50)显著增高(P〈0.05)。LPS+CSE共刺激时,与BUD(10^-10-10^-5mol/L)组相比,CUR(10^-7mol/L)+BUD(10^-9-10^-5mol/L)组BUD对IL-8分泌的最大抑制率显著增高(P〈0.05),IC50显著降低(P〈0.05)。在LPS+CSE共刺激,CUR和CUR-NPs浓度梯度同为10^-9、10-(-8)和10^-7mol/L时,CUR-NPs+BUD(10^-7mol/L)组对IL-8分泌的抑制率显著高于CUR+BUD(10^-7mol/L)组(P〈0.05)。CSE刺激后细胞中HDAC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CSE组相比,CUR(10^-7、10^-6mol/L)组及CUR-NPs(10^-7、10^-6mol/L)组细胞中HDAC2...

950

2017-10-26

应用
目的探讨胰岛素注射液联合纳米银抗菌凝胶和湿润烧伤膏治疗中度烧伤创面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黄石市第五医院收治的中度烧伤创面感染患者66例(75个创面)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39个创面)和治疗组(33例36个创面)。对照组将纳米银抗菌凝胶和湿润烧伤膏按照1∶1比例混合,均匀涂抹于烧伤创面,厚度1 mm,无菌纱布加压包扎。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烧伤创面皮下浸润注射胰岛素注射液1 U/m L,无菌纱布加压包扎。记录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培养转阴换药次数,计算两组创面愈合率。治疗前、治疗第7、14、21天发放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换药疼痛程度。治疗前和治疗7 d测定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组创面浅Ⅱ度和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细菌培养转阴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浅Ⅱ度第7、14天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深Ⅱ度第14、21天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7、14、21天VAS评分均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14、21天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治疗7 d后,两组TNF-α、IL-6、IL-8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7 d后这些观察指标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胰岛素注射液联合纳米银抗菌凝胶和湿润烧伤膏治疗中度烧伤创面感染,能减轻创面炎性水平,缩短创面感染病程,提高创面愈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823

2017-10-25

应用
背景:静电纺丝聚乳酸/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是课题组自行合成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前期研究表明该材料生物相容性优越,但缺乏对该材料力学方面的研究。目的:研究静压力对脂肪干细胞与静电纺丝聚乳酸/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支架细胞相容性的影响。方法:将脂肪干细胞接种到由聚乳酸和聚己内酯合成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上,置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低糖培养基中培养。利用静压力装置分别对培养板持续加载0,15,30,45 k Pa的静压力,加载时间为4 h。采用MTT法、活死细胞染色检测脂肪干细胞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上的增殖、黏附和活性,评价脂肪干细胞与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细胞相容性。结果与结论:(1)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经不同静压力持续加载4 h后,MTT法增殖检测得出的各组吸光度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在0-30 k Pa压力范围内,吸光度值随静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到45 k Pa时,吸光度值反而下降。各组间多重比较显示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2)用MTT法进一步检测细胞黏附百分率,各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3)活死细胞染色结果印证了上述结果,统计分析表明,无论是单因素方差分析还是各组间配对t检验,4组间活细胞百分率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4)适当大小的静压力可促进脂肪干细胞与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生物相容性,细胞增殖、黏附及活性有所提高,但过高的静压力会抑制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从而影响脂肪干细胞与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相容性。...

689

2017-10-25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