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应用
目的构建以壳聚糖纳米微球为载体的Crisp1DNA疫苗,对其物理学、生物学活性进行测定,并评估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细胞毒性。方法采用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risp1,以复凝法制备载Crisp1DNA疫苗的壳聚糖纳米粒(CS/DNA NPs),用透射电镜以及凝胶阻滞分析对其相关物理学、生物学活性进行测定,然后将载Crisp1DNA疫苗的壳聚糖纳米粒转染至COS-7细胞,检测其细胞毒性,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其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纳米粒形态较均一,平均粒径为189.3nm,Zeta电位约为+0.2mV。凝胶阻滞分析显示壳聚糖微粒可将DNA疫苗完全阻滞于加样孔中并保护DNA质粒不降解。MTT试验显示壳聚糖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脂质体组(P〈0.01)。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CS/DNA NPs能在COS-7细胞中有效表达Crisp 1抗原蛋白。结论由壳聚糖纳米微球介导的Crisp1DNA疫苗,可在真核细胞中有效地表达,且具有较小的细胞毒性,为进一步发展安全有效的DNA避孕疫苗打下了基础。...
应用
背景:将自体释氧纳米仿生支架复合软骨细胞在模拟微重力下复合培养构建的活性组织工程骨,不仅具有优良成骨的潜在特性,而且具有自体释氧功能,能有效防止早期血管化不足缺氧导致的移植失败。目的:观察自体释氧纳米仿生支架复合软骨细胞修复不同类型颞颌关节髁状突骨折的效果。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其中1组为正常对照,实验1组建立颞颌关节髁状突纵行骨折模型,植入自体释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与软骨细胞;实验2组建立颞颌关节髁状突横断骨折模型,植入自体释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与软骨细胞。植入后1,3,6周,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使用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情况,采用RT-PCR方法检查软骨内成骨标志物Ⅱ型胶原、促软骨形成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实验1组、实验2组不同时间点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植入后3,6周的软骨细胞凋亡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植入后3,6周的Ⅱ型胶原、促软骨形成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实验1组植入后3,6周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低于实验2组(P〈0.05),植入后3周的软骨细胞凋亡数低于实验2组(P〈0.05),植入后3,6周的Ⅱ型胶原、促软骨形成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高于实验2组(P〈0.05);(3)结果表明:自体释氧纳米仿生支架复合软骨细胞修复不同类型颞颌关节髁状突骨折有着一定的差异性。...
以碳二亚胺法合成了对目标植物多肽激素具有高特异性、强亲和作用的适配体功能化磁性纳米量子点荧光探针(Fe3O4@mSiO2-QDs-Apt),研究了其选择性和荧光特性。首先在Fe3O4磁性纳米粒子上包裹一层二氧化硅以克服Fe3O4磁性纳米粒子自身表现出的不稳定性、易团聚以及被缓慢化学腐蚀等缺点。通过自组装、静电作用、共价作用实现Fe3O4@mSiO2表面修饰氨基,再以碳二亚胺法偶联上量子点和系统素适配体。通过对体系中缓冲液及其p H值等条件的优化,Fe3O4@mSiO2-QDs-Apt在p H 8.6的Tris-HCl缓冲液体系中荧光最强,并能与目标系统素多肽特异性结合,使探针的荧光发生猝灭,猝灭程度随加入目标多肽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且Fe3O4@mSiO2-QDs-Apt探针对不同多肽的识别能力不同。与适配体功能化量子点荧光探针(QDs-Apt)相比较,Fe3O4@mSiO2-QDs-Apt的荧光强度有所降低,但适配体的特异性识别能力不变,由此拓展了QDs-Apt在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应用
目的了解纳米银敷料对深Ⅱ度烧伤创面修复作用,为疾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磺胺嘧啶银软膏换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换药治疗。采集两组的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培养与菌种鉴定,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4周后,观察组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银敷料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有显著的修复作用,可加快创面愈合,降低细菌培养阳性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虽然氧氟沙星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在人医及兽医临床上被广泛地应用,但是其生物半衰期短,给临床用药带来不便。为了开发长效氧氟沙星制剂,本研究以高比表面积、比孔容的MCM-41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为载体,制得氧氟沙星纳米药物OFX@MSN。并分别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氮气吸附-脱附、傅里叶红外等手段对载药前后的纳米粒结构进行了结构确证,证明氧氟沙星载入到介孔二氧化硅的孔洞中形成平均直径约为100nm的分散球状粒子。体外试验显示氧氟沙星的释放时间可以持续3d之久,从而有效维持平稳的血药治疗浓度,减小注射次数。...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