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 acid/glycolic acid,PLGA)缓释微球对胶质瘤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C6胶质瘤细胞样品分为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试验组加入载药量分别为2.5%、5%、7.5%及10%的替莫唑胺-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空白对照组仅加入PLGA而不加入任何药物。全自动酶标仪检测细胞活性,多参数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结果 2.5%、5%、7.5%及10%实验组在第14天时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0.45%±0.24%、35.87%±0.58%、41.56%±0.82%、43.34%±1.24%,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3.02%±0.24%)相比,均能更有效杀灭C6胶质瘤细胞,并且载药量越高效果越强(P〈0.05)。使用MTT法检测各组C6胶质瘤细胞的细胞活性,2.5%、5%、7.5%、10%实验组在第3天时细胞活性分别为23.47%±2.65%、14.58%±5.76%、6.24%±7.32%、4.36%±2.41%,与对照组(99.60%)相比,均能更有效抑制肿瘤细胞活性,且载药量越高效果越强(P〈0.05),但7.5%组与1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载药量不同的TMZ-PLGA缓释微球均对C6胶质瘤细胞有杀灭作用,一定范围内,载药量越高的缓释微球抑制胶质瘤细胞活性的作用越强。...
应用
应用
目的制备iv用高载药量甘草次酸纳米混悬剂(GA-NSPs),并对其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进行研究。方法将甘草次酸、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G2000-PCL2000)按质量比5:1,以微沉淀联合高压均质的方法制成GA-NSPs。相同剂量(50.00 mg/kg)的GA-NSPs分别以ig和尾iv的方式给药,于给药后0.08、0.25、0.5、1、2、4、8、12、24、36、48 h经大鼠眼球后静脉丛取血,血浆经过处理后,HPLC法测定各组SD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药物浓度。色谱柱为Symmetry shield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25℃,体积流量1.0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50.00μL。结果 GA-NSPs的平均粒径为298.1 nm,载药量为(77.40±0.93)%。大鼠血浆低、中、高3个浓度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16.6±3.8)%、(88.8±1.3)%和(83.0±1.5)%,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5%。GA-NSPs尾iv组的Cmax是ig组的8.13倍,GA-NSPs尾iv组的AUC值是ig组的1.28倍。结论制备的GA-NSPs稳定性好,可同时满足ig和iv给药的要求。药动学研究结果提示,iv GA-NSPs可能更多地向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分布,利于对保肝和对肝脏疾病的治疗。...
以微晶纤维素(MCC)为原料,基于酸水解法制备了纳米微晶纤维素(NCC).随后,在水/二甲基亚砜反应体系中,以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MAC)为阳离子醚化剂对 NCC进行改性得到了阳离子化的纳米微晶纤维素(CNCC).最后,对NCC、CNCC在纸张阻隔涂布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NCC 呈棒状结构,粒径10~80 nm,长度<400 nm,其水相分散液在光照下呈现特殊的蓝光效应.通过氮元素分析法,测得CNCC的取代度为4.1%;FT-IR、XRD 分析结果确证了 NCC 被成功改性;TEM、TG 分析结果表明,与 NCC相比,CNCC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热稳定性.初步应用结果表明,相对于 NCC,CNCC 对涂布纸阻隔性能改善效果较为明显,且当添加量为0.2%时效果最佳,与零添加的涂布纸相比,透气度下降了22.4%,吸水性降低了34.4%....
应用
应用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在形态、尺寸、组成、结构和结晶度上与人骨羟基磷灰石晶体高度类似,其弹性模量与人体皮质骨相近,且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更高的强度和韧性,因此纳米羟基磷灰石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目的: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治疗颈椎骨折中的前柱重建的初期疗效。方法:对78例四川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颈椎骨折合并四肢瘫痪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及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内固定。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67例患者完成随访,X射线机MRI随访4-39个月,植入物无明显移位,颈椎生理序列及重建的椎体高度丢失少,内固定后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2结果提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应用于颈椎骨折前路手术可增大植骨融合面积,减少局部压强,防止植入体松动及下沉,有早期支撑稳定功能,可有效维持颈椎生理序列和椎间高度;内固定后植骨融合率高,便于用X射线片观察且不影响MRI扫描对脊髓的信号观察。...
目的:本研究采用靶向CD147的单克隆抗体对纳米基因载体颗粒进行靶向修饰后,进行针对肺癌细胞的蛋白激酶Cε(protein kinase Cε,PKCε)小干扰RNA基因治疗,观察其对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抑制效果。方法:制作可靶向CD147蛋白的磁性纳米基因载体。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肺癌细胞CD147表达量。分别设立CP组、CN组和LP组复合物,按每6孔板孔质粒总量250 ng进行细胞转染。另设CD147靶向载体对照CA组和未转染细胞的对照(control)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纳米造影剂的细胞内吞效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KCε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KCε、Ki67、MMP3、Wnt1和GAPDH的蛋白表达。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免疫荧光法染色观察证实,人肺癌A549细胞的胞膜高表达CD147蛋白。CP组细胞中siRNA高效进入A549细胞,质粒内吞效率大于CN组和LP组。CP组、CN组、LP组和CA组的A549细胞中PKCε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control组的(9.76±0.18)%、(98.51±0.32)%、(99.17±0.16)%和(99.68±0.11)%,CP组与control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CN组、LP组与control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CP组PKCε、Ki-67、MMP3及Wnt1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CN组和LP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蛋白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CP组的克隆形成数量明显少于contro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CN组、LP组和CA组的有效克隆数量与control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显著性。CP组的过膜细胞数量明显少于contro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CN组、LP组和CA组的数量与control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靶向CD147修饰的纳米基因载体,可以对肺癌细胞进行高效的PKCε-siRNA基因治疗,实现对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高效抑制。...
Copyright©2002-2025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